明朝太监掌权之谜明朱常洛死后福王为何未继位(图)

在探索明朝历史的过程中,无法忽视这一朝时期太监的重要性。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宫廷文化丛书中,《帝后与太监》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明朝太监的形象。在明朝,这些宦官权势极大,气焰嚣张,以至于一些人为了赢得他们的欢心,不惜认他们为父。

有一首诗讽刺当时这种现象:“干儿义孙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强欲为儿无那老,捋须自叹不如孙。”顾秉谦,即礼部尚书,也想讨好魏忠贤,将他作为父亲,并且因为年纪已高,只能带着儿子跪下,对魏忠贤说:“我很想拜您为父,但又担心您的态度,我就让我的儿子向您请安吧。”魏忠贤见状高兴,便赏给银两并提升其官职,让他的孙子升迁内阁,这一跪立即获得了回报。

在明英宗登基后,王振掌权,他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巴结他,无论是通过行贿还是送礼,都必须表达敬意,有时候人们甚至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跪下以示尊敬。刘睿曾经在路上遇到王振,就在地面上跪倒,此举深受王振喜爱,被授予户部左侍郎和户部尚书等高级职位。

汪直则是一位特务头目,他所得到的奉承和巴结如此之多,以至于人们见到汪直都会像捣蒜或烧葱一样低头。这一点被《余冬序录》记录下来,其中提到了都御史王越如何独享汪直的宠爱,而尹躺则通过牵线搭桥来争取自己的位置,最终也成功获得了汪直的青睐。

根据《觚不觚录》,国朝文武大臣们见到不同的宦官卑躬屈膝,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某个宦官的心腹。在魏忠贤掌控局势的时候,更是有人争相称呼自己为干儿义孙,有“五虎”、“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的称号。张居正尽管才华横溢,但他能够稳固地控制国家主要原因之一,是冯保这个宦官支持他。当时社会风气非常浮夸,“刻薄相尚、变诈相高、谄媚相师、阿比相倚”,谁都不愿意认错人作父,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脚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