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后,建文旧臣的命运多舛。景清与方孝孺曾约定共赴国难,不愿向燕王称臣。方孝孺等人慷慨殉节后,景清因与朱棣有旧,被授予原宫职位,但他心中藏着利刃,决心刺杀朱棣。一日早朝之际,景清身穿绯衣,上殿准备行刺。朱棣虽怀疑景清有异心,但见他异常,便命侍从搜身得出一把利刃。当问及时,他勇猛地说:“欲为故主报仇耳!”边说边骂。朱棣命打掉他的牙齿,但他仍不绝口,一口血喷向龙袍上留下斑点。
怒火填膺的朱棣命令将景清械系于长安门,用铁刷子逐块剥去他的肉骨至碎裂。此刑惨无人道,使得整个家族遭受连坐,即所谓“瓜蔓抄”,村落变成废墟。这类株连措施影响广泛,如刘固、刘超、刘国及母亲袁氏同被处刑,而刘超临死前挣断绳索,再用屠刀杀死场上的士兵十余名,最终也被斩首。
对景清妻女,朱棣竟然将她们送进妓院或军营,有些甚至遭到摧残至死,其尸体被下令喂狗吃了。这一系列残酷行为,无疑是明成祖的心理阴影和权力恐惧的一种表达。他对待建文旧臣的手段极其残忍,以此作为警示未来可能的反叛者。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了这些惨剧,其中提到了教谕刘固,因母老而归乡,却因与景清有一面之缘而遭株连,与儿子、弟弟及母亲一起在聚宝门外遇害。而且这类牵连几乎没有界限,只要与当事人有点关系,都可能成为牺牲品。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中,也形容了明成祖如何对待建文旧臣:“景清剥皮,铁铉油炸,他的两个女儿则发付教坊。”他们被迫进入国家管理下的妓院,或许比死亡更为痛苦,这种羞辱在古代社会中尤为可怕。在这种背景下,可以看出皇帝的冷酷无情,以及对于过去恩怨的彻底诛除。
现代心理学认为童年的经历对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对于那些因为政治原因失去亲人的皇帝来说,其内心世界必然充满复杂的情感冲突,从而导致其执政期间频繁使用暴力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历史长河中,这种行为不仅是一种政治手腕,更反映了一位君主内心深处的情感纠结和心理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