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家世业医,自祖父“铃医”至父亲月池,都深受官绅欺压。为改变家族命运,父亲决定让二子李时珍读书应考。然而,李时珍体弱多病,却秉持刚直纯真,不适于空洞学术。他中秀才后,又三次武昌举人落第后放弃科举生涯,以专心学医为志。终于在二十三岁,他对父亲说:“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我愿学习医学。”父亲见事实冷酷,便同意儿子的决心,并精心教导他。
不久,李时珍成为了名望显赫的医生,被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良医所事务,再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在太医院,即宫廷医疗机构,他发现环境恶劣,只一年辞职回乡。
十几年间,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籍,对本草书籍有了全新的认识:品数繁杂、名称混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他决心重新编纂本草书籍。开始这项工作是在他三十一岁那年,当初只是一种发愁之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深入研究,这个梦想逐渐成形。
他的《本草纲目》不是仅凭纸上抄写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长年的实地调查和深入研究。在编撰过程中,最困扰他的问题之一就是药名混杂,有些药材形态或功能描述不清晰。这就要求他必须亲自出行到处采访、观察,从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在四处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向农民、捕蛇人还是其他专业人士求取帮助,他都非常谦虚和虚心。他还曾经冒险穿越危险的地方去寻找蕲蛇,因为要了解它真正的样子才能够正确地记录其特征。通过这样的努力,他最终在《本草纲目》中提供了详尽且准确的情报,使得那些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问题得到解决。
例如,在《神农本草经》中的芸苔,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明确定义。经过与种菜老人的交流,以及亲眼观察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并榨油制作油菜籽用途,这样的解释终于被澄清。此外,还有关于蕲蛇的一些误解,也因为他的实地考察得到了明确回答,如白花蛇与江南兴国州山里的真蕲蛇之间区别等。
最后,在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的编写工作。这部巨著共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加新药三百七十四种,是我国药物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后世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的极高追求。
标签: 明朝那些事内容简介 、 中国历朝历代的顺序怎么记 、 中国历史朝代表图片 、 历史 、 历史顺序朝代歌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