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对照表悄然启齿托马斯阿奎那的智慧如同古老树木在其根部生长

在13世纪中叶,巴黎大学里,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他以沉默和温顺著称,但他才华横溢,年轻时就崭露头角。阿尔伯特曾预言这位“哑牛”将闻名于世。果然,这位年轻人后来成为了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

托马斯早年在蒙特卡西诺修道院接受了9年的初等教育,其父希望他成为修道院院长。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接触了大量科学与哲学著作。在加入多明我教团之后,他前往巴黎深造,并受教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阿尔伯特。

自1257年开始,在巴黎大学教授神学,用10年的时间专心从事教学和著作活动,并被罗马教廷任命为神学顾问与讲师。在去逝前三年,被谴责219条命题,其中12条是他的观点。这是中世纪最严厉的谴责。他在巴黎期间,不畏其时代强烈反响中的亚里士多德思想,而是勇敢地研究并将之融入天主教正统信仰中,使其成为官方哲学基础。

他撰写了18部巨著,其中包括《神学大全》、《哲学大全》、《论存在与本质》、《论正统信仰与真理、异议论大全》等。他坚持认为哲学必须服务于神学,并为上帝存在这一最高信条进行了哲學論證。

托马斯歪曲并利用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和质料的理论,以此推导出世界由无到有创造,以及宇宙体系中的每个层次都追求至高无上的目的——三位一体的上帝。此外,他探讨了个别与一般关系,将物体之间不同特性归因于潜藏在它们内里的特殊实体,而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

他还主张教会权力至高无上,对君主制表示支持,并宣扬灵魂不死,从而大力提倡“来世幸福”。然而,他也认为尘世生活的幸福并不如对上帝静观所带来的最高幸福重要,因此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争斗感到恐惧,对任何异端行为提出极端态度,即活活烧死或消灭。

随着他的唯心主义体系普及,它很快占据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的地位。生前即获得极大的支持和声誉,被称为“天使博士”,后来被封圣,一直被视为天主教唯一真实的哲学会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