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世纪中叶,巴黎大学里,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被人称为“哑牛”。但这名叫托马斯·阿奎那的青年,却拥有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学识。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修道院院长,但托马斯选择加入多明我教团,这一决定改变了他的命运。
1245年,托马斯来到巴黎,他受教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阿尔伯特。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他专心致志于教学和著作,并被罗马教廷任命为神学顾问与讲师。然而,在他去世三年后,巴黎各神学大师谴责了219条命题,其中包括12条是托马斯的观点。这是中世纪最严厉的谴责之一。
尽管如此,托马斯并未害怕那些与天主教正统信仰不相容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他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将其中的心理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融入教义之中,使其成为天主教官方哲学的基础。
他撰写了一系列巨著,其中包括《神学大全》、《哲学大全》、《论存在与本质》等作品。这些理论都是为了服务于天主教信条,而他的主要思想是认为哲学必须为神學服务,并通过创造物认识上帝存在。
托马斯还探讨了形式与质料、宇宙层级结构、一般与个别关系,以及物体特性的稳秘质。他坚持认为国家必须服从教会,以君主制为最佳政治形式,并宣扬灵魂不死以及尘世生活幸福并不重要,最终目标应在来世得到实现。
随着时间推移,托马斯·阿奎那成为了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中的绝对统治者,其唯心主义体系被广泛接受至今。他在生前就获得极高声誉,被尊称为“最光荣的天使博士”,并在1323年被追封为圣徒。在1879年,他的一生工作也得到了官方认可,被正式宣布其作为“至今唯一真实”的哲学。此刻,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历史BBC纪录片中的这个故事,就如同一个伟大的智者正在讲述知识的大河,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段历史上的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