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中西文化交融的使者如同穿越时空的风400年前的中国聚会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就如同元朝比较出名的事件

图:拉斐尔的圣母像,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西斯廷圣母》是他百余幅圣母像中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以其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细腻入木三分、背景巧妙利用小天使头像的设计,展现了创意独到和技艺高超。

1578年,一位意大利传教士踏上了穿越时空的旅程,他沿着达·伽马开辟的大海航线前往印度,并在5年的远征后,在澳门落脚。他把生命的第二个篇章交给了中国,行走于南北之间,最终在北京结束他的尘世之路——这就是利玛窦,这位明末中西文化交融使者。今年,我们纪念他400周年逝世,为此,“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使者”展览将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次展览将汇集180件/组精美展品,由中意两国数十家艺术机构共同贡献,其中既有代表16世纪欧洲科技水平的星盘、圆规等,也有中国明代书画陶瓷玉器,以及拉斐尔《永恒与天使》和提香《菲利普二世像》的杰作。

介绍自然科学知识

利玛窦是第一位将近代西方科技成就带到中国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位认真研究中国文学并钻研古籍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期间,他以流行社会对自然科学兴趣作为敲门砖,不仅带来了自鸣钟、地球仪等新奇物品,还用汉语撰写书籍,介绍西方自然科学思维方式。他与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引进了逻辑思维和数学证明方法。最令人震惊的是,他带来的世界地图彻底改变了人们心中的世界观念。此外,他还成为宫廷首位外籍音乐教师,将古钢琴赠予皇帝,并直接培养出最初的西洋画家。

1610年5月11日,利玛窦在北京离世,被明神宗破例安葬于阜成门外墓园之一。这次上海博物馆展览不仅展示了一人的传奇,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景——文艺复兴时代巨变,如同一股冲击力,对“黑暗”的中世纪产生深远影响。而拉斐尔作品中的上帝面容慈爱,与无数小天使簇拥下,无声地诉说着那份古典主义审美趣味。

除了这些知名作品,本次展览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那就是一幅由利玛窦指导创作,用油画手法绘制出的自画像,或许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华人创作的油画。此刻,这幅画像从罗马来到了这里,是它400年后第一次回家的旅程。相关链接提供详细了解关于利玛窦简介及其奋斗历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