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首都下的汉人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惨淡

作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一统王朝,元朝时期我国的国力强大,幅员辽阔,但是后世之人对它的评价普遍比较低。也许有人会说,因为元朝不是汉人而是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大家受到民族情感的影响故意给它打了低分。但是,清朝也不是汉人建立的,大家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公正客观的。那么,为什么元朝的历史评价会这么差呢? 为了真正了解个中因由,我们先来看一看汉人在元朝时期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我们都知道,经历过战争以后,一新兴王朝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经济。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为重振被战争严重破坏中原经济,他创立了一个叫做“劝农司”的机构,这个机构汇集了农业方面的人才,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利用土地进行生产。他还创建了一个叫做“社”的组织,每个“社”由50户农民家庭组成,由社长或村里德高望重之人管理。这对农业发展很有利。

至于税收方面,大汗们征税没有指定统一标准,只要求到多少钱就交多少,因此大多数百姓生活压力很大。但忽必烈觉得这不合适,不仅自己是蒙古的大汗,也是整个中国皇帝,他认为要公正地对待所有子民。他设计了一套完整征税制度,让百姓按照规定向国家交一定数目的钱粮即可,这样减轻了百姓负担,为奋斗提供了更多动力。

我们都知道,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但蒙古贵族对于手工制品需求旺盛,所以忽必烈非常看重有一技之长的人。他把全国工匠划入匠户,不允许改变户籍,但如果完成任务,还能接私活挣钱,所以手艺人的职业非常受欢迎。

再来说商人,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他们只重利轻义。但在元时期商人的地位很高,因为各地特产互通需要大量商人才四处奔走。在交通系统改善下,比如延长运河到北部蒙古首都等,都促进了商业发展和商人的提高。

从律法上看,对于普通蒙古人民法并无明显偏袒,如果犯罪惩罚与汉人们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无论是农、工、商,从这个角度来看汉人并没有比其他时期过得更惨,有甚至较大的进步,那为何不待见呢?

其实,这因为当时统治者得罪最有话语权的人——士大夫。当时官员都是蒙古人人选中的极少数士大夫只能闲云野鹤,而这些精英被排除外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施展那种心境自然是不言而喻。这批文人们在描述元及其统治者的时候,将个人愤懑代入其中进行批驳,并给出各种差评。而后世史籍引用这些材料,所以在许多印象中成了"黑暗时代"。

总结来说,在前期普通百姓生活与平安时代无异,而士阶层由于通道关闭艰难很多到了末年确实水深火热但这一现象亦非独有任何一统王朝末年皆如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