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为何遭遇了李自成的嫉恨明朝真的很黑暗吗历史上的黑夜中又有多少人被无情地遗忘

李岩,曾是李自成创建大顺政权的重要谋士,他的能力堪比古代名将张良和韩信,不仅能在战场上指挥有方,还能在民间安抚百姓。然而,在乱世中,这样的才俊不应成为统帅的左右手,而是被李自成所杀。这种结果难以令人接受,更何况是在兵败北平、退出京城之际,简单归咎于献谗言的牛金星显得不够合理。

事实上,牛金星不过是个看相的人,他早已看透了李自成的心思。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李岩会死去。在起兵之前,李自成从未梦想过推翻明朝,更没有想过改善百姓生活。他手下的军队由流寇和土匪组成,他们既反抗朝廷,又祸害百姓。然而一旦加入了李岩,这种情况开始有所改变。闯王军队一度严格遵守纪律,被老百姓拥戴和爱护。这使得李自成能够顺利进攻北平城,并尝到了胜利的果实,对他而言,皇帝宝座似乎就在眼前。

打进北平后,从高层到低层,一些流氓和土匪纷纷脱下伪装,但进入城市后,他们立刻开始掠夺财物与妇女,即使希望一夜之间五子登科,也无暇顾及以前约法三章的约定。而有人认为,随着取得皇帝宝座后,功臣们便获得了重用,但实际上功臣并不止一人,而且当时距离他的死亡还有很长时间。

根据这个逻辑,如果可以稳固住北平城继续坐镇宝座,那么可能不会有人要杀死像这样重要的人物,只要他们不是因为劝谏而寻求死亡。退出北平之后的情况就不同了:即便是将士也会反思为何刚刚得到的一切又迅速消失。如果他们意识到失败源于贪婪,而不是听从忠告,那么必须找到责任人——即领导者——来算账。这一点非常明显,上梁不正则下梁歪,就如同带头的是掌握最高权力的人,如若他首先犯错,则整个体系都会跟随其走向混乱。而最好的方式来掩盖错误,就是杀掉那个提醒问题存在的人,即 李岩。此举还可以转嫁责任给失败造成的一系列事件,使之更易于接受。

这样的思考虽然看似荒谬,却如果了解到 李自成身世以及性格特点,就容易理解这一结论。他年轻时经历了许多苦难,也亲手杀过人,其中包括文举人的债主艾举人,以及自己妻子的第三个丈夫,因为通奸罪被他处决;在发动兵变前,他还直接暗杀了自己的参将王国。此外,这些人尽管有其犯罪行为,但通常来说并非应该遭致如此极端惩罚。这说明,无论对谁都一样,如果需要那么就毫不犹豫地行刑。而且,没有任何理由足以让一个人免受此命,因此诛杀 李岩对于 李自成来说,没有必要更多的理由,即便那个人一直小心翼翼,从未冒犯过他。不过,我们仍然不得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悲剧终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