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跃进指出,明朝海禁持续了近两百年,这是中国长期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关键因素。自明初至明末,海禁政策始终如一,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将中国与外界隔绝。这种封闭性的政策不仅限制了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也阻碍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即刻放弃了对商业相对宽容的态度,而是推行了一系列重农抑商措施,加之严格的户籍管理,使得人口流动受到极大限制。海禁自然成为了他的统治理念的一部分。在这套思想指导下,他将周边国家列为“不征之国”,以防止无谓的战争消耗国力。
然而,这种极端的海禁政策导致沿岸居民失去了生计来源,违法出海者屡见不鲜。朱元璋于是不断发布更为严格的海禁命令,每隔几年就要重新强调这一点,如洪武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等多次有记录。这场长达200年的海禁,对中国产生了深远且负面的影响,使得人们只能选择私底下的非法行为或成为盗贼。
在此期间,西方国家正在经历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开辟,而中国则陷入闭关自守,最终导致其落后于世界潮流。此前数百年的领先优势随着这场封锁而消散,不仅经济与文化交流受限,而且对外界局势了解也变得困难。在中晚期尤其如此,当时西方国家已经开始进行殖民扩张,但由于重农抑商和严格控制的人口流动,以及连带的心理障碍(认为自己已然超越他人),使得这些萌芽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造成更多差距。
历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到,明朝那段时间确实是一段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走向孤立自足,同时也是走向落后的起点。在之后若干世纪里,由于缺乏与外部世界充分接触和互动,加上国内政治稳定的压制作用,最终导致中华文明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逐渐下降。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漫长而沉重的二百余年的“片甲不得下海”。
标签: 北宋被谁打败了 、 元朝是蒙古国还是中国 、 中国古代宋朝 、 土木堡之变时期有枪支吗 、 扬州十日屠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