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禁犹如一道长达200多年的沉重枷锁为中国阻碍了与世界潮流的同步发展是历史上最长统治时期明朝在航

艾跃进指出,明朝海禁持续了近两百年,这是中国在历史上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关键因素。自明初至明末,海禁政策不断加强和调整,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实施封锁措施的时代。这种长期的海禁措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国民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也开启了中国走向闭关自守、自视清高、与世界脱节的道路。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商业活动持有保守态度,将重心转移到农业上,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同时推行了前所未有的海禁政策。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将周边国家列为“不征之国”,限制子孙后代无权轻易发动战争,以免浪费国家资源。

《明实录》和《国权》记载,朱元璋每隔几年就会重新发布更加严格的海禁命令,如洪武十四年、十七年等。他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沿岸居民只能选择私下出海或成为盗匪。尽管如此,每当外部国家提出贡品时,明朝仍需支付巨额费用以维持和平,这种状态被称为“用几十倍回报”。

利玛窦来到中国时,他认为这些外交礼仪并非是他方对我们的一种尊敬,而是一种由我们主动进行的一种象征性上的国际交流。在这期间,由于没有开放的情况下,人们缺乏了解外界的情况,也无法进行有效地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随着西方国家开辟新航线并开始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崛起,而我们则因为重农抑商及长期的海禁而停留在农耕文明阶段,只能在苏杭地区勉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政策限制无法得到充分发展。正如历史书页翻阅,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切如何导致我们的步伐跟不上全球潮流,从而造成深远影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