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教子治家 皇家反腐防变(图)明朱常洛死后福王为何没继位探秘宫廷斗争与珍贵物品的隐情

朱元璋自视为勤勉、努力和责任心重的君主,他经常向子女和臣下夸耀这一点,并对自己在教子治家方面感到极度骄傲。朱元璋以儒家思想为教育内容,选拔教师也格外慎重。他认为严厉的教育能够铸就出英明的君王。在《明史》记载中,明初特别重视师傅,甚至命宋濂教授太子,同时其他王子的老师也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李希颜这样的教师因其“规范严峻”而闻名,他会用手敲打不守规矩的皇子,这种做法虽然让朱元璋起初难以接受,但最终理解了李希颜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严格教育诸皇子,从而提升了他的职位。

除了书本知识和老师指导,朱元璋还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经常命令诸皇子到城外或老家的农村生活,让他们亲身体验农民的生活条件,以此培养不怕苦、不怕死的心态。1376年,在送别诸皇子的时刻,朱元璋说:“你们要到附近县城游览山川、体验田野生活,从路途险易中体会鞍马之劳,从小民生计中感受衣食之艰辛,从民情好恶中识别风俗美恶。”

这显示出朱元璋对于反腐防变非常认真,不仅抓得紧,而且有自己的方法。在一次带领世子的行程中,他亲自走访农户,看看农民如何居住吃饭,以及他们日常生活的情况;他还亲自种菜,让诸皇子参与现场教学,说:“我们不能因为建造亭台楼阁而伤害百姓财力和劳动力。”一次外出的路上,他看到一个小僮被迫奔波,就把这个孩子带进宫,把诸皇子都叫来指着说:“这个小僮跟你们一样年纪,却能干活,你们不能因为年轻就懒惰,不学无术。”

据说为了让儿孙习惯于勤劳,不形成骄奢淫逸的心理态度,朱元璋特制草鞋分发给他们,并规定,只要出城远行,一半时间可以骑马,一半必须步行穿草鞋。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多个王朝都有类似的教育模式,但只有朱元璋这样彻底地实施了这一制度。

晚年的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形象进行了一番自我评价:我一直保持谨慎行事,你们所见到的样子。我从未沉溺于优伶、瞽师等近侍,也没有酣歌夜饮的情景。我对妻妾没有私宠,每当有人浮言,我都会加以询问并责罚,因此大家都修饰端正,没有嫉妒。而在朝政方面,我会听取众议,与大臣商讨可否,最终决定基于善意。如果是闲暇时光一个人说的意见,我尤其审慎。这意味着我的话语不会偏听偏信,无私权利,即使白天还有星星,也要出去处理事务;到了黄昏才休息,但仍然思考患难与危机,如履薄冰,只有确实病痛才能放松。此乃持守之道,使你们了解如何坚守。这份自我鉴定书,可以说几乎没有夸大的地方。在三十一年的统治期间,他每天早晨起来查看国家大事,然后午后再次出来处理事情直至夜幕降临;如果觉得某件事做得不好,即便深夜也不睡觉,要想办法改正,然后才能安心入睡。这样做帝业,是既为了权力欲也为了成为一个好榜样。但他不知道的是,即使拥有高尚的道德操守,也无法抵御帝制极权下的腐蚀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