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教子治家 明朝皇家反腐防变图

朱元璋自视为勤勉、努力和责任心强的君主,他经常对子女和臣下夸耀这一点,并且以此感到骄傲。同时,他也非常喜欢把自己塑造为一个严厉的父亲,关于这一点有许多记载。

他坚持使用最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教育内容,并且在选择诸皇子的老师时极其慎重。《明史》记载:“明初特别重视教师。”这些教师既忠诚又有原则,对于不听教训或顽劣不学的诸皇子,不仅会进行严厉责备,有时候甚至会打他们。

除了书本和老师以外,朱元璋还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诸皇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经常让他们出城下乡,接触农村生活,这与我这个时代小学时期搞的“军事拉练”相似,是为了培养不怕苦、不怕死的心态,每次都要磨损脚板。

1376年,在送别诸皇子时,朱元璋说:“现在让你们到附近县城游览山川,体验田野生活。在路途中感受骑马的辛劳,看看小民如何过日子,以此理解衣食之艰难;察觉民间好恶,以知风俗之美恶;即使是祖宗陵墓的地方,也去问询老百姓,我当年起兵渡江的情形,让你们深刻印象,以此知道创业之不易。”

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子女的“反腐防变”既抓得紧,又有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今天依然没有落伍。他曾亲自带领世子走访农家,看看农民生活条件,以及他们日常所需;在宫里种菜,让诸皇子现场学习告诉他们:“这不是不能建亭馆台榭放松,而是在宫里种蔬菜,不愿意伤害民财,用力劳动。”

据说为了让儿子们习惯勤劳,不滥觞于骄奢淫逸,他命令内侍特制草鞋给他们,并规定,只要外出走远一点,他们只能乘马行三分之一路程,其余三分之二必须穿着草鞋步行。这是在中国大大小小几十个王朝中唯一采取这样做法的人物——朱元璋。

晚年的朱元璋面对儿孙,对自己做了这样的自我鉴定:我始终保持谨慎,从容行事,你们看到的一切。我平日无优伶瞽近之狎,无酣歌夜饮之娱,无私权纵恣,无宠幸昵腰。即便是那些浮华词藻中的妇人,如果言语失偏,即加追究,因此各位修饰无妒忌至于朝廷政事,一切稽核众议,与决可否,一切善后从众议决定。如果闲暇时光一个人说话,更加审慎。所以言无偏听政无阿私。一天开始之前星星还亮着就出门,一天结束之后太阳落山就休息,但总是担心患难防险,如履薄冰,只非身体不好才不会偷懒,以此维持身心状态,还恐怕不到位。这份自我鉴定一头一尾都很真实,没有夸大的地方。在位31年,从未玩乐或沉迷于享乐;每天早晨开始工作直到上午结束,然后再次出来处理公务直到黄昏回宫;白天处理的事务到了退朝后仍然静坐思虑,如果觉得有什么错误,即使半夜也不睡觉,要筹划停顿才能入睡,每一次如此一年又一年。这样的帝王身份固然也是因为他的权力欲,但也与想要成为一个好父亲好榜样密不可分。他希望通过亲身示范来教育孩子,使帝国永固。但他不知道的是道德操守无法抵抗帝制极权带来的腐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