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这句诗不仅适用于人,也适用于明朝军队。除了大明水师三百年未尝一败,卫所和九边之军也表现了惊人的战斗力。
开国初期的军队自不必说,扫灭张士诚、陈友谅,然后北伐消灭蒙元,明朝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和唯一一个从南到北统一中国的朝代。到永乐时期,卫所制度发展到极盛,三大营的精锐程度少有军队可比。他利用这支军队北征蒙古,南伐安南,永乐一朝的文治武功在历史上都可以说是冠绝一时。
历仁宣、正统年间,一度出现腐化现象,但于谦主导下,大明军队迅速向京师集结,再次捍卫了尊严。在成化时期,更有王越平定大藤峡之乱,并对建州三卫用兵,对外战绩显著。
至于正德皇帝,他本身尚武,即使自封自己为大将军,与蒙古小王子一战大胜,其应州大捷更是让后世铭记。而嘉隆万年的徐阶、高拱、张居正等首辅,以及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等名将,以至于南倭北虏一时肃清,更取得了万历三大征的辉煌战绩。
万历皇帝在抗日援朝之战胜利后,不仅处斩战俘,还宣读《平倭诏》,其中“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令人震撼。这分明是明朝版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至于崇祯八年的料罗湾战争,大败西方霸主荷兰;而到了末期,有孙承宗、袁崇焕、吴三桂及关宁铁骑卢象升天雄軍秦良玉白杆兵,他们内消灭农民起义外抵抗满清八旗,最终支撑了最后几十年的斗争。
翻开这段时间的大量资料,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在开国时期如徐达常遇春蓝玉,在永乐时代如永乐皇帝张辅,或是在景泰以后的于谦成化中的王越以及尚武风气,在嘉隆万年的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或是在末期如熊廷弼孙承宗孙传庭曹文诏卢象升杨肆昌洪承畴,这些名将们都是关键时刻站出来的人物,他们存在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情形和命运。他们重视科技和情报机构,如锦衣卫,使得整体战斗力得到加强。
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个时代,都有人类精神推动着这个国家前行,就像这些勇敢无畏的人们一样,他们总是在关键时候给予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最大的支持,从而确保了这片土地上的安稳与繁荣持续下去。
标签: 元朝战争历史故事 、 土木堡一战死了多少人 、 1626年明朝大爆炸 、 晋朝历史 、 明朝和瓦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