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死的明朝图494位名字列表

明朝被骂死的真相:494位名字揭秘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以其言论自由和言官制度著称。然而,这种制度也让一些大臣们变得过于放肆,他们可以对皇帝提意见,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后宫琐事,只要有想法就能说出。尽管最终结果可能是“廷杖”,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使用极端的语言和夸张的情绪来哗众取宠。

从海瑞到杨涟,从左光斗到张璁,再到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申时行等名臣,大明帝国没有人能逃脱这些言官的“骂杀”。他们不仅挑剔完美的人,还找出陈谷子烂芝麻的事,甚至连七大姑八大姨家的事都能与之联系起来。

万历皇帝30年怠政,被认为是因为被这些言官骂得无地自容。在他执政前10年,是明朝的一个辉煌时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实施所谓的“六不做”,即不郊游,不修庙宇,不参与朝会,不见客,不批奏折,不讲学。这一系列行为都是由于受到言官强烈攻击所致。

在中国历史上,以明朝为代表的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疏》几乎就是对万历皇帝的一次公开谩骂,将他描绘成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和懒惰。但最终万历皇帝只给了他革职为民的处分,而那些后来的更是不受任何惩罚。

面对这样的情况,万历皇帝选择了沉默,并且选择了躲避。而当崇祯时期危机重重,最终导致清军入关,小王朝建立,都有一些名臣如袁崇焕遭到了相同程度的谩骂,最终悲剧收场。而那些继续进行内讧的小王朝,也无法挽回命运,最终灭亡。

孔子曾说:“苛政猛于虎。”在明 朝,这些言官就是“苛政猛于虎”。虽然勇于进谏是一件好事,但无端地放纵,奖罚不明,逐步扭曲了言官进谏的本意,最终反倒严重干扰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这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