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教子治家明朝那些事儿百科中的皇家反腐防变物品考察

朱元璋自视为勤勉、努力和责任心强的君主,他经常对子女和臣下夸耀这一点,并以此感到骄傲。同时,他也非常重视作为严父的形象,尤其是在教子治家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教育皇子时,朱元璋坚持最正宗的儒家思想,为他们选择教师也格外谨慎。《明史》记录称:“明初特重师傅”,即在明朝初期特别注重选拔优秀教师。这些老师既忠诚又有原则,对不听劝告或顽皮不学的小皇子会进行严厉责备甚至体罚。

除了书本知识和老师指导之外,朱元璋还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他的孩子们的人生观念。他经常命他们出城下乡,让他们接触农村生活,这样可以让他们了解到劳动者的艰辛生活并感受国民经济的艰苦。这类活动与现代军训相似,每次行军都要背负沉重包裹走很远路,以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战斗的心态。

在送别儿子的那天,朱元璋说:“你们现在要去亲近一些县城,游览山川,看看田野工作,以便了解鞍马劳作的辛苦,以及百姓衣食所依靠的情景;察看民间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即使是祖先陵墓的地方,也要去问问老百姓,那时候我起兵渡江的事,你们一定能从心里明白创业之所以不容易。”

朱元璋对于“反腐防变”的教育方法既严格又独特。在宫廷内,他亲自带领儿子参观农家,看看农民如何居住饮食以及日常生活;他还亲手种菜,把儿子叫来现场教导,让他们理解不能滥用国家财力和人民力量来修建豪华建筑。他曾经看到一个小男孩因年纪轻轻而被迫做奴仆,就把这个孩子带进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小孩跟你们一样年轻,但已经能奔波劳累。你们不可因为年幼而懈怠,不学习。”这样的故事充满了对后代提醒勤勉、避免骄奢淫逸。

据说为了让儿子习惯于勤劳,不至于过于骄纵,朱元璋甚至命令内侍制作草鞋分发给他们,只有穿上草鞋步行三分之一才能乘坐马车出行。这一做法,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前例,是只有大明太祖高皇帝才会采取的一种教育手段。

晚年的朱元璋面对诸位皇孙,对自己的统治方式进行了如下评价:“我的行为谨慎,我希望你等能看到。我平日里没有宠幸歌舞伎等闲情人,没有酣畅夜饮之乐,只允许正宫享有专属权利,而妃嫔不得宠幸私情。不论是哪个话语中的妇女,如果言辞无理,我都会加以追究,因此各位都保持清洁,无人敢妒忌。在朝政事务中,我总是稽查众议,与臣共商谋划,一切决定均由善意为准。如果闲暇时光有人提出意见,我更是慎之再慎。此外,无论言语还是政令,都不会偏听偏信,更不会私欲干预每天早晨星光未消就出门晚上太阳落山就休息,每当担忧患难或防范危机,就像踏冰过水一样,小心翼翼,不敢懈怠直到确保安全方可安然入睡。这是我所遵循的一套规矩,要告诉你们怎样坚守这种道德操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