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继承了汉朝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自西汉末年以来,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而地方豪强被削弱。这一政治结构为晋室提供了稳定的统治根基。
随着东汉末年的混乱和三国时期的分裂,各地割据势力相互争斗,这种局面对后来的统一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曹魏建立后,其继承者曹丕(即文帝)进一步巩固了政权,并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设立九品中正制,以此来整顿吏治、选拔贤才。
晋代初期尤其是在武帝司马炎执政时期,对于国家的建设有着极高的追求。他不仅推行“开皇之举”,即恢复汉朝旧有的机构设置,还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得国家经济逐渐走向繁荣。而他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也促进了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
但是,这段时间内也伴随着严重的问题,比如官僚体系膨胀导致腐败现象频发,以及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最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著名的是五胡乱华。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外族入侵者占领中国北方地区,他们带来了新的军事力量,但同时也引入了一系列文化冲突。
在这场动荡之后,晋室不得不迁都南阳,即今河南省南阳市,那里成为新都建康。但这种迁移并未能解决根本问题,不断出现的地方性战争以及内部矛盾依然困扰着这个曾经辉煌帝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杰出的士人开始思考如何重新统一全国,他们提出了以儒家教条为核心的大义民本思想,这种思想最终成为了反抗外族侵略和内部混乱的一个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