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战国时期的弩,你可能会惊叹它的威力,它在战场上就像一把利剑,射击距离竟然达到了600步之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来到了明朝,弩射击的距离却缩短到了50步,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问题,看看能不能揭开其中的秘密。
首先,不是所有科技退步都能用这个例子来证明。因为战国时期距今已经过去了太久,一些记载可能已经失真了。而且,当我们谈论战争规模时,三国赤壁之战后全国人口才几百万,而战国时期动辄数十上百万军队相互残杀,这种差异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再看看《战国策·韩策一》的记载,其中提到:“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等,都能够射击六百步外。这如果用现代单位计算,其实就不仅仅是远程武器,更像是近现代枪械的一般水平。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是荀子的名言。但当我们看到“跬步”的解释——每一步相当于现在1.3米长,那么600步即使算得更远,也依旧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地理距离。当一个事物超出了正常理解范围,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其存在错误(除非涉及神学或超自然领域)。
因此,将《战国策》中的弩描述作为论证依据本身就存在问题。第二点,《天工开物》出版于1637年,即明朝末年,此时远程打击武器已经开始被火铳所取代,弩早在元明时代已被逐渐淘汰,而且元朝还实施禁弩政策,使得弩造技术失传,其工艺比宋朝还要逊色。
综上所述:关于战国期间弩射程过于夸大,有诸多疑问;而明朝期间确实发生了技术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