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战国时期的弩,你可能会惊叹它的威力,它在战场上几乎是不可抗拒的利器。据说,这种远程武器能射击达600步之远,但到了明朝,射程却仅剩50步。那么,这种巨大的技术退步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科技发展倒退,因为战国时期距今已久,已经难以准确反映当时的情况。而且,与之相比,三国时期的人口数量更为有限,比如赤壁之战后全国人口才几百万人。这使得对比变得更加复杂。
《战国策·韩策一》中记载:“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其中提到的“溪子、少府、时力、距来”,都能射击六百步以外。这如果用现代标准衡量,其射程实属恐怖,就像枪炮一样具有压倒性的力量。
荀子的名言“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许你听过。这句话其实讲的是事物发展需要不断积累和进化。如果将“跬步”理解为现代1.3米的一步,那么600步就显得格外可怕。
然而,如果某项技术超出了常理范围,我们通常就会怀疑其真实性。在没有充分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将《战国策》中的描述作为论据似乎有些牵强。
另外,《天工开物》的出版时间是1637年,即明朝末年的崇祯十年。那时候,一些远程打击武器已经开始被火铳取代,而弩早在元明时代就逐渐失去了重要作用。此外,在元朝实施的禁弩政策导致了弩造技术的大幅退化,使得宋朝之前的弩工艺无法与之媲美。
综上所述:关于战国时期弩射程有夸张的情节,不太可信;而明朝期间,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确实出现了技术上的衰退。
标签: 中国2022年的成就 、 明朝农民 3000次 、 朱允炆到底去哪儿了 、 清朝36个 、 明朝崇王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