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字文弱,一字子微,自号肥翁、肥居士,晚年号苦庵。湖广武陵人(今湖南常德),中国明朝后期大臣、诗人。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之子,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崇祯十年出任兵部尚书,被深信的崇祯皇帝委以重任。他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对抗农民军,同时主张与清议和,但他的计划未能成功。
在仕途上,他从万历十六年的戊子(1588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至崇祯十四年的甲申(1641年)五月初八日去世,在政治生涯中曾担任多个要职,如杭州府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等。在天启元年的泰昌元年八月擢户部郎中后,他还被提升为南京户部新饷司郎中,并参与了对清议和的筹划,但最终未能成功。
在外患面前,他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并主张增兵12万,加派剿饷和练饷,以实现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但他也因为招抚失败而受到批评,最终因病去世,其死因有说法是闻讯农民军破襄阳而惊惧交加导致身亡。
杨嗣昌的人物生平充满了波折与挑战,从科举考试中的成就到政治上的高峰,再到最终悲剧般的结局。他的一生,是一段关于忠诚与理想、勇气与智慧相互交织的历史篇章。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也体现了当时明朝官场复杂多变的局势。
标签: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表 、 明朝三大奇案是什么 、 明朝十大冤案是哪十大 、 明朝16位 简介及成就 、 土木堡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