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穷人之屋手建云霄(图)

在《明太祖实录》第92卷中记载了洪武七年农历八月的一段历史。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南京的官员寻找一块空闲地,将260间瓦房建成,为没有住房的南京百姓提供栖息之所。在这之后,他又给上海的官员发出了另一道旨意,让他们对宋朝留下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使得无家可归的人们也有了避风的地方。

北宋时期,在首都开封设立了四个“福田院”,每个福田院内有数百间住房,无论是逃荒入京的流民、赤贫破家的市民还是无人奉养的老人,都能免费居住并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一日三餐。到了南宋,这些设施虽然存在,但功能变得更加细致和周到。

然而,真正做到全面的住房保障,是明朝初年的皇帝朱元璋。他作为小农出身,对于没饭吃、没房住的情况深有同情,因此在即位后,即刻采取行动。《明太祖实录》提到,在洪武七年八月,朱元璋命令南京官员建设260间瓦房,以供无家可归者居住。此举迅速成功,便于当年底,又下令全国各郡县调查那些没有衣食和依靠的人,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衣食或房屋。这不仅限于试点地区,而是全国性的政策要求。

中央官员对于此任务感到困难,因为它似乎超出了现有的能力范围。但朱元 Scarlett坚持认为:“你们作为辅助宰相,要体会我的心情,不要让天下有一夫之不获。”他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国家的关怀与支持。

尽管这样的理想有些过高,但它反映出朱元 Scarlett 的善良和愿望。他是中国古代唯一逼迫官员在全国范围内为穷人的皇帝,也是第一个尝试这一壮举的人。他的这种决心,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是极其罕见且值得赞扬的事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