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读到了史景迁的新书,这本书真的很有趣。作者讲述了明末清初那个时候,有两个非常喜欢的散文家,一个是李渔,另一个就是张岱。这两个人都很奇特,他们写作既有自己的风格,又保持了真实和率直,不失为佳作。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第一次读到张岱的《陶庵梦忆》,特别喜欢他的〈瘦马〉一节,从那时起,我对他就越来越迷惑。
张岱出身显赫,他曾经过着富裕子弟的奢侈生活。但到了48岁的时候,“国破家亡,避迹山居,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想起二十年前的事情,就像隔了很久一样。他在《陶庵梦忆》中记载了往昔浮华生活的情形,让人不仅觉得真实,而且还挺有趣。
例如,他描述当年的博览之所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天光下射,看去如玻璃云母。”坐在那里的人总是在清凉世界里。而图书四壁充满,可以连床,每处都摆放着器具,没有移动而已。
这些景象,与他后来的入山求生形成鲜明对比。在“短檐危壁”中,他留下的只有一些破旧物品:“所存者,只剩下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以及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这样的转变,如同穿越了一段时间。
最近,在图书馆,我看到史景迁最新出版的《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温洽溢译),即《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台北:时报出版, 2009),实在太激动。我一直仰慕史景迁写历史和叙述风格,所以他的关于我的“张迷”,一定会让我看得津津有味!
果然,这本书描绘了张岱的一生以及内心深处发生的变化,也探讨了他通过回忆和晚年的修订史,以此确立自己存在价值。史景迁引用的资料并没有什么特殊工具,但却将它们串联起来并解释清楚,使得其功力令人敬佩。
在写作风格上,无论是引用的材料还是以小说或散文形式呈现,都能让人感受到史景迁独特的手法。在第一章开篇就说:“张岱住的地方前面有一块广场,当夜月亮出来后灯笼也点亮,那样他就会感觉这里真是‘无虚日’——既可以住,也可以交际,也可以淫冶。”尽管身处繁华社会,但花费并不值得放在心上。正如描述南京秦淮河畔端午节的情形:
“露台精雕细琢,如果洗完澡就坐在竹帘纱幔之后身上散发出茉莉香气,在夏日风中盈溢。”
这段文字来自《陶庵梦忆》的第四卷第二篇,是张岱描绘南京秦淮河畔端午节情境。此真实可靠,不是史景迁杜撰出的,而是一种推拉镜头,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画面,同时呈现出張伯達内心深处所思所感。在那些传统式样的历史著作中,或许难以找到这样一种“野路子”。自从看过史景迁写的小说《王氏之死》之后,对他的作品便深受吸引,现在再次阅读有关張伯達的事迹,更让我感到惊喜,用掉两晚时间才看完。在序言中说:“他决定尽可能地挽救对明朝过去回忆中的每一点每滴。”
我想,即使未曾阅读过这本新著之前先看看原著《陶庵梦忆》,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故事。不过,《前朝梦忆:張伯達浮華與蒼涼》确实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个时代及其文化背景。这部作品绝对值得一读!
标签: 为什么管朱祁镇叫大明战神 、 中国的朝代排序 、 姚广孝的三个预言 、 明朝那些事儿电子书免费阅读 、 明朝抗倭名将谁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