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的这段历史,是一个颠沛流离的过程,较少为人关注。相信这篇文章会对你了解这段历史很有帮助。
之前讲到明清易代,不一定是以李自成进入北京作为明朝覆灭的标志,若按照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被俘来看,那么明朝又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名义上是这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出过专刊,讨论过史学研究碎片化的问题:一方面,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应该只注意很细小的问题,否则研究就陷入碎片化;另一方面,有些历史学家则认为研究必须从小问题着手,否则你说的话是否有根据、有道理就值得推敲,所以小事件和大叙事如何结合起来,是所有的历史学家要思考的问题。
今天所讲的问题,就是试图从这方面入手做一些探索。「永历西狩」的「西狩」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国君逃亡不叫“逃”而叫“狩”,慈禧太后逃到西安也叫西狩。永历皇帝在广西即位,小朝廷不断西迁,先迁到贵州,又迁到云南,最终迁到缅甸,这个过程就叫“永历西狩”。这个事情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也就是说,在我们国家的大量人口中,对于这一系列复杂的情况,他们可能并不了解或者记忆模糊。
中国历史上有二百六十多个皇帝,大多数皇帝不得善终:有的被杀掉,有的被毒死,有的被囚禁,也有很多逃亡,比如「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逃到成都,他的后代唐僖宗也跟随他去;南宋灭亡时,宋恭帝逃到了广东跳海;1900年,当八国联军攻下北京之前,光绪皇帝跟着慈禧太后仓促地离开了北京。这其中,就包括了许多关于封建王 朝末期发生的一些事情,其中包括了那些走向外国或是遭受外敌侵略的情况。
岳飞在著名诗作《满江红》中提到的「靖康耻」,指的是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在靖康之难中被金人俘虏的事。在我国古代,如果一个国家战败,被敌人的力量所控制,那么这样的情况往往会让人们感到羞愧和痛苦,因此这种情感表达在文学作品当中表现得尤为强烈。而现在来看,这种情感依然存在,只不过它已经不是单纯的情感反应,而是一个深刻的人类心理现象,它体现出了人类对于尊严和荣誉追求的心理需求,以及面对失败时内心深处那份无奈和绝望。
当然,我想提醒大家,我们不能仅仅因为这些原因而忽视某些重要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从全球范围来看,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有一种共同的情感——他们都渴望独立、自由。如果我们能够站在更高层次上去理解这些情绪,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或地区,一直有人为了自己的民族、自己国家而奋斗,他们的心灵诉求其实是一致性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能感觉到那么强烈的一种共鸣。
最后,让我再次强调一下,即使是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并非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同样的影响,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更加珍惜那些给予我们启示的人物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让更多的人认识并理解这一点,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将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融入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之中。
标签: 元朝清朝和日本侵略一样吗 、 关于隋朝的书 、 明朝那些事儿笔趣阁免费阅读 、 中国史 书籍 、 明朝和元朝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