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行将就木的典故你了解吗

行将就木:一段历史故事的探究

在古代中国,人们常用“行将就木”来形容一个人生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快要走到生命尽头。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重耳(晋文公)的故事。

重耳是晋献公的大儿子,在春秋时期,他因家中的政治斗争而逃离自己的国家。在流亡期间,他先是在狄国避难,然后又逃到了秦国。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历经磨难,最终成功地夺回了王位,成为了一代伟大的君主——晋文公。

然而,这段旅程中最动人的一幕发生在他离开狄国之前。当时他的妻子季隗对他说:“我今年二十五岁,如果你不到五十岁回来,我会改嫁。”但她又坚定地表示:“请容许我始终等您吧。”这句话充满了深情和决心,表达了她对丈夫忠诚与耐心等待的心情。

“行将就木”的成语正是来源于这样的历史故事,它用来比喻某人寿命即将结束,就像树木快要枯死一样。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成语,更是一个蕴含深意的人生哲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