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辉煌一览表为何明末李自成百折不挠而清初农民起义却难以重燃希望

李自成打明朝失败百次重起百次,为何被清朝打败后就起不来了? >

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顺治九年,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云南和半个湖北尚未成为清朝领土,而沙俄和准噶尔的威胁迫在眉睫。尽管江南已平定,但郑成功占领镇江,围攻南京,这些都说明了中央政府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便如此,中央政府仍能花费2400万两真金白银。黄仁宇估算,在张居正整顿财政的巅峰年份,明朝理论上的收入仅有3000万两(欠账很多)。到了明末,实际岁入约为1000多万两,加上辽饷数千万,是末日之兆。

更讽刺的是,清朝入关时缺乏文牍资料,只需依据张居正编制的《万历会计录》来征税,即可完美落实那些未完成的事务。

除了收钱效率不同,更值得注意的是明清之间对于花钱效率的差异。

大清拥有五六万无法收买的心腹部队作为底层支持,并清楚自己拥有的兵力数量,也愿意给一线作战人员提供足够的资金,即使接近胜利也愿意给新军每月提供四两银子。而明朝通常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给予军官足额经费,每名士兵理论上应发放一两多于月薪,但实际得到多少天知道。在这种对比之下,无疑是让清军更加积极向前,不断冲击李自成所带来的压力远远超过了那些养寇自重的明朝军阀。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点是明朝岁入中有一部分是由力役和实物构成,而中央真正能够调配到的财政资源最多只能到三四百万两,因此难以随时调动。此种情况下,即便仓库里有储备,对于官军来说拿到补给仍然是一项困难任务,他们只能不断行军并抢劫,以此维持生存,这使得他们成为各地汉族民众最害怕的人群之一。而清朝则将大部分收入转化为银币,使其调动更加方便,所以虽然也有贪婪之心,却明白沿途抢劫会影响行进速度,有战斗任务的时候也愿意出资购买物资,有能力支撑。这使得清军在机动性方面显著超越了明朝,并且能够有效应对拖家带口农民军等敌手。

总结而言,满洲皇帝懂得忠诚建立在利益基础上。当需要强硬手段来夺取财富时,该做决策时也不避开使用这些手段,只要能赢得战争即可,不介意旁人也从中获益。在三个世纪间,从初兴到灭亡,大英帝国蒸汽船进入长江之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与其匹敌。在帕米尔高原以东地区,大英帝国以外,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抵抗这一历史事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