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明朝,过路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商贾还是行人,都必须在各处的收费站支付费用。然而,有些地方则存在着严格按照规定收取过路费,而有些地方则可能会乱收费。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明朝人是如何逃避这些费用。
首先,让我们设想一下当时的情况。在那个时代,一石米可以用70文购买,而一斤米售价为8文。这意味着明朝的两文钱相当于今天五毛钱的购买力。在这个背景下,每公里需要交纳2文,这与现在每公里5毛相似。尽管时代不同,但这表明某些事物具有恒久性,就像过站交付款项一样,你能感受到时间倒流。
接下来,我将讲述一些关于钞关和它三不收政策的事情。钞关并不问所有船只都要钱,它们有三个例外:领导的船、太监的船以及进士和举人的船都不需要缴纳费用。这就好比现代某些县市,当地领导通过的地方,也享有免费通行权——虽然小事,但若伤了面子,则更需谨慎处理。
那么,明朝人又是怎样逃避这些费用呢?有的聪明人会制作假牌子,在船头竖起,其中一面写“相府”,另一面写“通政司大堂”,以此冒充官船;还有的人请进士或举人坐在船上作为护身符。当他们到达钞关时,如果有人要求缴纳过路费,他们就会让这位护身符出面对付,就像现在有些旅行者尽量带上记者一样,以免遭遇麻烦。
冒充官船存在较大的风险,而请进士或举人做护身符却非常有效,因此在那时期,进士和举人才被视为多才多艺的人物,不仅推动了文化教育产业的繁荣,还在民营航运领域大显身手。为了报答他们服务所得,不同人物往往获得丰厚回报,如《文疯子传》中提到的秀才,他同时给两艘民船提供护航,并获得了五两纹银的大额顾问费。而且,由于他们身份的地位,他们更有资格帮助他人免交过路费,并因此得到高额报酬。
我承认,在帮助人们避开交通罚款方面,我们现代社会中的记者并不能与那些古代进士、举人的能力相比。但即便是在普通公路上帮忙微型客车,那也是值得赞扬的事业,因为现今交通流量远超古代,而且收费站也变得更加密集。
标签: 朱瞻基 、 嘉靖帝是朱高炽的后代吗 、 朱棣有多怕自己老爹 、 魏忠贤不死 、 明朝万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