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时有多恐怖袁宏道的反复尺牍(图)

在香港艺术馆的“繁华都市─辽宁省博物馆藏画展”中,观众有幸欣赏到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生动描绘了苏州城乡的繁华景象。然而,与之相比,袁宏道作为一位文学家,他以其独特的“性灵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除了擅长山水游记外,袁宏道在尺牍方面同样具备非凡才华。他是一位不受拘束的人,与他人不同,他厌倦于官场生活,并且辞官后便投身于写作和旅行中。

尽管如此,当袁宏道收到了兄长 袁宗道 的邀请,让他返回京城担任官职时,他不得不放下游历的心情并接受这一挑战。在京城工作几年后,再次感到压力和限制,便选择回到湖北公安隐居生活。他的经历充满了对自由与创作之间斗争的反思。

在袁宏道成为吴县县令期间,他虽然对任职感到兴奋,但更为激动的是探索吴中的自然美景。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提及:“弟已令吴中矣。吴中得若令也,五湖有长,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超过了行政任务。

然而,这份对于自由与创造力的渴望,也伴随着对官场苦难的感慨。在给丘长孺的一封信里,他描述了自己作为县令所遭遇的一系列困扰:“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作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这些文字透露出他对于官方角色及其责任所带来的痛苦和挫折感。

此外,在给杨安福的一封尺牍里,他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忧愤:“燕中宴集……至今尚郁郁胸臆间也。”这里,“文雅都尽”,指出的是即使是文人士大夫也不免陷入这种高级社会地位下的麻木与绝望之境。而另一封给沈博士的手书,则更直白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人情茫如风影,上官如云。”

面对这些困境和挑战,即使是像袁宏道这样的才子,也无法避免被迫参与其中。一边承担起管理百姓、处理政务等重任,一边却又不断受到来自权威者的压力。这一切让他的心灵深受影响,而他的尺牍正是这些思想感情的大胆抒发。他向聂化南表示:“乌纱掷于优人……但辨此心,大丈夫各自行其志耳。” 这种豪迈的情怀最终促使他两次“弃官”,回归到那个能真正体现自我精神自由的地方——他的故乡湖北公安。

最终,在给聂化南的手书里,我们看到了这个过程:

败却铁网,

打破铜枷,

走出刀山剑树,

跳入清凉佛地,

快活不可言!

不可言!

投冠数日,

愈觉无官之妙。

弟拟安排头戴青笠,

手捉牛尾,

永做逍遥缠外人矣。

这是一个关于追求个人自由、超越世俗界限、寻求内心平静与快乐的小小叙事。而这份叙述,是通过一种特殊形式——尺牍——展现出来,它们既包含着作者个人的思考,又反映出了时代背景下的种种冲突与矛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