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是明末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齐名的“海内名士争与之交”的“四公子”之一。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写了他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广为人知。他自己写的《李姬传》也写出了李香君的明大义、辨是非、不阿附权贵的高尚品德。侯方域还有一个贡献,是在《壮悔堂文集》中总结出了明末─也可以说是整个封建社会通过基层结构的变化,走向没落的周期性规律。这一规律可以称之为“良民淘汰制”。出现“良民淘汰制”,是因为税收加重,兵役加剧,刑罚严厉,劳役繁重,加上水灾旱灾瘟疫流行,以及官吏侵占百姓财产和豪强兼并土地,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百姓,一旦逃避者被发现,就要将其所逃避的一份额度加倍到其他九人身上,不难想象,这种恶性循环会导致最弱势的人群最终成为受压迫者,而那些有能力逃避的人则可能选择投身于权势集团或当起弄臣狗腿子甚至太监。不仅如此,还有人为了脱离困境而选择出家或成为游民。这种恶性的循环,最终只能让那些无力抵抗的人生存下去,他们只能选择加入盗贼团伙,以此来寻求生计。而这恰恰推动了天下大乱和暴力集团崛起,从而开启了一轮新的历史周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良民淘汰制”与“良官淘汰制”相互作用,其结果不可避免地引领着封建集权制度向前发展。
然而,在明朝灭亡后,“四公子”中的方以智出家为僧,而陈贞慧和冒襄则长期隐居,不愿意涉足城市生活。相比之下,侯方域尽管曾经积极参与复社活动,对权贵进行批评,但他依然决定参加顺治八年的河南乡试,并成功考取副榜这一成绩。这一举动引发了一些人的批评,其中梁启超就认为侯朝宗晚节失常。而另一方面,有人如陈寅恪,则对他的行为持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的著作《柳如是别传》中,他解释道,当时侯朝宗中副榜,是由于不得已才参加考试,以保护自己的父亲免受牵连。当时年轻有为却未能及第,只好应科举考试,或是不愿背叛新政权,也难免遭受不利影响。
正如他追随的情人李香君,因为身份低微而遭到侯家的歧视,最终郁郁寡欢病逝一样。对于这个时代遗老,如同三十五岁回到商丘老家之后,没有更多事可做,只能专心致志于研究学问和思考问题,以完成他的文学作品——《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的创作过程。此次参加乡试,无疑是一个必要条件,让他能够专心致志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工作,而不是被外界干扰。此刻,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些历史人物,他们在面对命运挑战时所做出的选择,以及他们如何在压抑的大环境中仍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念。
标签: 朱祁镇杀于谦真实原因 、 万历真的是昏君吗 、 明朝 顺序列表及关系 、 朱见深 、 加载中清朝乾隆雍正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