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关心能否南迁拯明崇祯失民心之痛

崇祯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希望重振国风。然而,朝内党争依旧激烈,加之民间灾害频发,百姓忍耐力已尽,最终多地爆发起义。明朝面临生死存亡时刻,当时若崇祯皇帝想挽救,他能否直接南迁以救国?历史上有过南迁的例子,但对崇祯而言,最大的难题是他已经失去了民心。

崇祯皇帝曾经并非吊死于煤山,而是在“南巡”,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下文中,我们将用“南迁”这个中性的词语来表述这一概念。这一举动让人充满无限憧憬,因为很多人认为,如果崇祯皇帝能够成功南迁,再差也能在南方建立一个割据政权,“偏安江左”的政权,就像赵构、司马睿那样。

既然历史上有这样的成功案例,因此,崇祯皇帝的这种选择也是可能的。而且,如果他能够成功建立“南明”政权,那么相比福王朱由崧所建立的政权,这样的说服力将会更强。朱由崧所建政权之所以失败,一方面原因众多,但最主要的是他的统治能力不足。当时就发生了太子朱慈烺事件,这说明了当时人们对于朱由崧领导下的政治不信任。

如果当初是崇祯皇帝进行了南迁,那么这样的问题便不会出现,也就是说没有那么多人称帝,从而使得整个政治格局更加稳定和团结。但遗憾的是,即便如此,他仍然无法解决最核心的问题——民心问题。

实际上,大明走向最后关头,其民心早已离去。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

其一边关方面,从杀袁崇焕之后,将领们都感到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因为他们知道随时都可能被杀掉,所以祖大寿、孔有德等人选择投降满清。而那些未投降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相信了忠诚君主,而是出于民族气节和维护尊严,不愿意成为叛徒。

其二朝廷内部,由于国家财库空虚,没有足够力量用于战争,因此宣布号召大家捐款,以后的宫女甚至把自己的首饰拿出来作为军费。但大臣们几乎不响应。这并不仅仅是因为缺钱,更反映出人们对政府失去了信任。

其三士族层面,在宋朝和晋朝 南移期间,他们获得了一定的支持与拥护。如果在那个时代,有大量衣冠流亡者前往新设立的地方定居,那么这些世家大族是否会跟着搬家呢?这是个谜。此外,当地士族是否欢迎新的统治者,也难以预测。一旦这些士族看透了新的统治者的弱点,他们很可能会转而支持其他势力。

其四民间层面,对于农民起义军,如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支持率极高,而对于现有的中央政府则存在广泛的不满与反感。大部分老百姓宁愿跟随农民起义军,也不愿意继续效忠衰败的大明王朝。

因此,即使真正实现了这一计划(即行省),也仍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它无法触及到根本问题——失去人民的心,是任何策略都不足为道的事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