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明末清初散文家与春秋建立的物品故事

在我阅读史景迁这本新书时,感到格外的兴奋。作者不仅提供了关于明末清初两大散文家的深刻见解,而且还让我对这些文学巨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特别喜欢李渔和张岱,他们的作品既充满个性,又富有率真之处,这使得他们的作品成为我最喜爱的佳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第一次读到张岱的《陶庵梦忆》,尤其是〈瘦马〉一节,那种感动让人忍不住拍手称快,从此对他更加着迷。张岱出身于显赫家族,享受了一切富家子弟应有的奢华生活,但到了四十八岁,他遭遇国破家亡,被迫隐居山中,以布衣蔬食度日,甚至常常面临断炊。这段经历,让他在《陶庵梦忆》中详细记录了往昔浮华生活,同时也展现出了他的内心世界,不失其真实与趣味。

例如,在记述当年博览斋的情景时:“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这样的描述,再加上“图书四壁,充栋连床”、“鼎彝尊蹴,不移而具”,形成鲜明对比,与他后来的简朴生活相比,如同隔世一般。

最近,我在书店发现了史景迁最新著作《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的中文版,即温洽溢翻译的《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台北:时报出版,二零零九年二月)。看到这本书,我禁不住激动无比,因为史景迁以其独特风格治史、写史,而我的“张迷”必定会从新角度获得更多启发。

果然,当我阅读史景迁所撰写内容时,他以引人入胜的手法描绘了张岱的一生和内心转变,以及通过回忆和晚年的修史,他如何确立自己存在价值。没有任何“独门武器”,但却能将资料串联并进行解剖,使他的功力显得非凡。在写作上,史景迁依旧使用引用的方式,将历史材料用散文或小说笔法呈现,如第一章就开篇说:“张岱居处前有广场……身处如是繁华世界,不值得把花费挂在心上。”

这样的文字出自《陶庵梦忆》,卷四,是张岱描绘南京秦淮河畔端午节情境。此类镜头推拉,以及内心所思所感,在传统正统历史著作中难寻觅,而谁能像这样自由地探索?自看过《王氏之死》之后,对此人的作品便入迷,现在再次阅读有关張戴的小说,更令我折服,用两个晚上看完证明了这一点。在序言中,有句话提醒我们:“只要有人追忆往事,就不会消逝,因此他决心尽力挽回对明朝所有美好的回忆。”我想,没有先读过《陶庵梦忆》,就不能完全体会其中更深层次的情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