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1466—1560),明代杰出的哲学家,以字称元明,号甘泉。出生于增城(今广东省境内),在弘治年间考取进士的荣誉,并担任过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等职务,其官途之路最终达到了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的高位。
他早年师从陈咸章,后与王守仁互相切磋学问,同时也开展了自己的讲学活动,这期间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湛若水认为“心”不仅是包容天地万物之外,又贯穿天地万物之中的存在,而这中外非二可分。他在《心性图说》中阐述道:“我所谓的心,是指体现万物而不遗漏的一种状态,因此它既无内部也无外部。”与王守仁提倡的“心学”不同,在《答杨少默》一文中,他指出:“我所说的‘心’是指体现万物而不遗留下任何一处的实质,它并没有内部和外部;而阳明先生所说的‘心’则只局限于腔子里的表象。”因此,他对王守仁关于“致良知”的观点持有异议。
湛若水主张,“天理”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发掘,他强调要随时随地去感悟这个世界上的正义规律。在反驳“知先行后”的论断时,他坚持“体认兼知行”,即知识和行动应该同时进行,不应先有知识再进行行动。他深信知识和行动是并行且不可分割的。这一思想被收录在他的著作《湛甘泉集》中,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标签: 朱棣怎么对待朱允炆 、 朱棣的母亲是不是马皇后 、 中国历史时间轴高清图 、 慈禧是昏君吗还是明君 、 朱瞻基杀了他二叔三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