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的散文与土木堡的传说一幅物是人非的图画

在我阅读史景迁这本新书时,感到无比的兴奋。作者不仅探讨了明末清初两大散文家的风采,更深入挖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内心世界。这两个散文家——李渔和张岱,他们的文字既有灵气,又有率性之为,让人读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尤其是对于张岱,我从《陶庵梦忆》开始了解他的生活,读到“瘦马”一节,那种激动的心情让我无法自持。我对他的认识更加深刻,仿佛与他之间隔着一层膜。

张岱的家庭背景显赫,他享受了富贵子弟的奢华生活,但到了48岁,“国破家亡”,他选择隐居山中,以布衣蔬食度日。回顾往昔浮华生活,他写下了一系列文章,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也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怀。

《陶庵梦忆》中记载的不二斋,这座宅邸高楼临水,翠绿环绕。但后来,他选择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只剩下几件物品,如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相依为命。这种转变,从浮华到朴素,从繁荣到简约,每一步都充满着深远意义。

最近,在书店看到史景迁最新作品《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的中文版——《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我兴奋得难以抑制。这部作品不仅让我对张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还让我体会到了史景迁独特而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历史洞察力。

通过史景迁精心编织的人物故事,我发现自己被深深吸引。他没有使用任何“独门武器”,却能将大量资料巧妙地串联起来,为我们揭示出一个复杂而又迷人的人物形象。每次翻开这本书,都像是重温旧友间最亲密的话语,让人倍感亲切和启发。

首章便是如此精彩:“张岱居处前有一片广场,当夜月色良好后灯笼也亮起,他觉得自己就像住在‘无虚日’的地方,可以随意交际、享乐。”这样的描述,或许是一段散文,或许是一篇小说笔法,但它透露出的情调和细节,是真正触动人心的事物。而且,这些文字都来源于原著,它们如同镜头般捕捉着过去的一幕,一次一次地回放给我们观看,就像站在南京秦淮河畔,看见端午节那年轻欢快的情趣一样真实可信。此外,即使是在一些传统严肃的学术著作中,也找不到这样自由奔放的手法,使得我的阅读经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看完史景迁关于王氏家族悲剧之后,我就已经成为他的忠实粉丝,现在再次阅读关于张岱的情况,更是让我感到非常愉悦,用去了整晚上才能完全消化掉这些信息。在序言中,史景迁提到:“他理解只要有人追忆往事就不会像烟消云散,因此他决心尽力挽回对明朝的一切回忆。”正是这样的决心,以及面对历史遗留的问题所展现出的勇气,让我想先去阅读更多关于这个时代以及那些人物们的事情。不过现在,在拥有这个版本之前,对于这些故事,有一种新的理解方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继续探索下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