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电子书下载全集免费知病亦知音至今绵绵不绝(图)

董寿平在甲子年(1984年)创作了《知音图》,这幅画中描绘了明朝时期的文化人士。魏良辅是昆曲改革的重要人物,他在苏南一带来往,包括鹿城(昆山)、娄东(太仓)之间。魏良辅的大多数朋友都是当地人氏。

耐人寻味的是,魏良辅的朋友们既擅长曲艺,又能医药,他们名声很高。这是什么原因呢?

周似虞是常熟人的医生,他的名字在吴中广为流传。他向魏良辅学习曲艺,“曲尽其妙”。钱谦益在《似虞周翁八十序》中赞扬他“既以医游贤士大夫,又时时游少年场,与游人酒人,轻衣骏马,美酒食,列歌从,如承平王孙”,“每中秋夜坐生公石,歌伎负墙,人声箫管,喧嗽不可辨。翁一发声,林木飘沓,广场寂寂无一人”。

周似虞每年要去虎丘山唱曲,他坐在千人石上,即使四处有许多声音和箫管的声音,也能让人们静下心来听他唱歌。当他八十余岁还参加虎丘中的秋节活动时,那份风采依旧不减当年,可见他的技艺确实非常出色。

赵瞻云也是一位技术高超的人物,他自幼父母双亡三次娶妻又三次丧偶,从小就喜欢吟诵后来成为文渊阁大学士张野塘的助手。在万历年间被招为首辅王锡爵门下的门客。王锡爵请辞回到太仓后,以拍曲作为休闲活动。他家班吉芳班是江南最重要的一支,在清代康熙年间仍然活跃。

赵瞻云技艺高超,每当他弹奏长讴,让大家都沉醉其中,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在众多丝竹歌喉艺术家中,他技压群雄。有人说:“赵瞻云亡后,《广陵散》不可复闻。”

魏良辅在研究昆山腔之前,是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但如果没有拍曲的话,他很难养家活口。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周似虞、赵瞻云等人才因为先与魏良輔切磋医学,有着共同语言,所以才逐渐向他学习拍曲,并成为了他的入室弟子。

事实上,在明清时代,有很多医士都有乐趣爱好,如上海名医秦昌遇喜写诗,与文坛大家交往唱和。而有些音乐家的祖父或父亲也是名医,或他们自己也是名医,比如徐大椿既写出了昆曲史上的重要著作,也是一代名医;叶堂则从祖到子都是名醫本身也不例外。

这样的现象一直持续到了今天,这种结合医学与艺术、学者与音乐家的生活方式,使得这些文化精英能够互相交流思想,加深友情,同时也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生活方式至今仍然绵密不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