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阅读史景迁这本新书时,感到无比的兴奋。作者不仅提供了关于明末清初这个历史时期的深刻见解,而且特别让我感兴趣的是,他提到了两个杰出的散文家:李渔和张岱。我对这些人的作品充满了热情,因为他们的文字既有着性灵,又能率性而为,真是令人赞叹。
我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第一次读到张岱的《陶庵梦忆》,尤其是〈瘦马〉一节,那种震撼和喜悦,让我无法自持地拍案称快,从那时起,我对张岱这个人更加着迷。
张岱出身显赫,享受了一生的奢靡生活,但在他四十八岁那年,“国破家亡”,他被迫避居山中,以布衣蔬食度日,有时候甚至断炊。这段经历让他后来写下:“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陶庵梦忆》中,他详细记录了自己往昔浮华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文字既真实又趣味横生。
例如,在他的〈自为墓志铭〉中,他提到当年的博览之所——“不二斋”,那里高大的梧桐树、重重翠绿的屋檐、高空看出去,只有空旷,无暑气。后面墙壁高于栏杆,一些竿子随风摇曳……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看起来就像玻璃一样坚硬,而坐在那里的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清凉世界。而图书四壁、连床堆放、鼎彝尊蹴,不移而具,这种景象,与他后来的隐居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他住在“短檐危壁”里,只剩下一些破碎之物——折损残旧之物,以及一些残缺不全的书籍与砚台,这一切都像是发生在另一个时代。
最近,在图书馆里,我意外发现了史景迁最新出版的小说《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中文译名为《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由温洽溢翻译。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史景迁以其独特的手法,将历史变成文学作品,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和人物。
果然,不论是探讨张岱的一生还是他的内心世界,都能从史景迁的话语中感受到深层次的情感和智慧。他通过引用的资料,没有使用任何“独门武器”,却能够将它们巧妙地串联起来并进行解剖,展现出非凡的手笔。
写作风格方面,史景迁依然秉承自己的特色,用散文或小说笔法将历史资料呈现出来,如第一章即劈头就用这样的方式开始:“张岱居处前有广场,每当夜幕降临月亮升起之后灯笼也亮起,他便深觉‘无虚日’——便可以做什么事,也便可以交际,也便可以淫冶。”虽然身处繁华都市,却没有必要把金钱挂念。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岱仍旧沉醉于美好的事物,如弦歌画船、游览南京城中的秦淮河畔,还能听到箫鼓声远远传来。此等描绘出自《陶庵梦忆》的第四卷第二篇,是張霸對南京秦淮河畔端午節風光的一幅生动画卷。这种精准且富有创造力的描述,让人仿佛亲历其境,就连那些看似“正统”的学术著作也难以望其项背。这份野心勃勃,对我的影响极大,使我彻底沉迷其中,为两晚时间看完这部作品付出了代价。在序言中,史景迁这样说道:“他理解到只要有人追忆往事,就不会消逝,因此决定尽力挽回对明朝回忆。”此话令我想起,如果未曾读过史景迁的话,再去体验李渔或 张霸 的作品,其意义可能会更加丰富多彩。
标签: 明朝朱祁镇死后谁继位 、 康熙四妃 、 明朝有多少个 ? 、 刘伯温为什么不得善终 、 朱瞻基短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