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讲过,崇祯帝有心理疾病,他性格阴沉多疑,对谁都不信任,只相信自己。据说他执政期间,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还杀死了七位总督、十一位巡抚和逼死一人。这其中包括了袁崇焕、熊文灿、杨镐等国家栋梁大臣,只要崇祯对他们产生怀疑,就会毫不犹豫地杀掉他们,无论他们是不是栋梁。然而,这样的残酷手段导致国家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持者,最终确实使得国家衰败。
崇祯不仅杀人,而且还喜欢施暴,并且公开示众,比如对袁崇焕,不仅在大街上凌迟,还号召百姓来分食他的肉,同时他的家属被流徙三千里,并且抄没家产,彻底消灭了他。
袁崇焕是一位忠勇战将,在之前有多次成功的战役,如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但因为一封假冒的反间信,他的所有功绩都化为乌有,被宣告为叛臣,最终遭到极其凄惨的处决。崇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震慑其他人,但结果却让人们看到了皇帝的心智问题和残暴,以及自己的可能命运。面对这样一个没有未来,只能走向死亡的局面,大臣们只能选择逃生。
这些受中国传统忠孝思想影响的大臣,他们不会轻易变节,即便知道自己的名字将被史官写进“二臣传”,但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寻找出路。在清朝那里,他们看到的是一种不同于明朝混乱无序的地方,没有随意杀害高级官员的情况,也看到早年投靠清朝的人物如范文程、李永芳等得到重用甚至结成亲属关系。大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稳定的生活环境。
因此,当时的大臣们纷纷寻找逃脱或弃暗投明的机会,因为他们渴望生存。当孔有德和耿仲明降伏后,大量其他人物也开始跟随,包括洪承畴在松锦战役中被俘并降服。大清对于这些人的真诚程度体现在祖大寿身上,他先后两次投降,却每次都能够得到宽恕并获得尊贵的地位。
从此以后,大量明朝的大臣开始投奔清朝,其中包括沈志祥、孙可望等120多名参将以上军事指挥官,他们在投降后获得了一品大员或王公爵位,一些直至清末仍然保持着家族荣耀,有些甚至直到今天依然由它们后代承袭。此外,这些人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时代背景下道德与权力的平衡点所决定,而非单纯个人选择。
标签: 康熙的十八皇子是如何驾崩的 、 朱元璋娶了几个老婆 、 建文帝朱允炆生死之谜 、 马皇后只有朱标一个儿子吗 、 朱祁钰是明君还是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