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衰败之时臣子何去何从

我曾经讲过,崇祯年间明朝大臣纷纷投靠清朝的原因。首先,他那心理疾病让人难以预测,性格阴沉多疑,不信任任何人,只相信自己。据统计,他在位期间更换了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还杀掉了七名总督和十一名巡抚,以及逼死一人。这其中包括袁崇焕、熊文灿、杨镐等重臣,他们都是国家栋梁,但只要崇祯一旦怀疑,就会无情地杀害。

不仅如此,崇祯还喜欢虐杀,并且要示众,比如对袁崇焕,不仅凌迟处死,还号召百姓来分食他的肉。家属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以至于从地球上几乎完全消灭。

袁崇焕是忠勇战将,在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中取得成功,但因一封反间的信,他的战功就化为乌有,最终凄惨身亡。在这样的环境下,大臣们看到皇帝的弱智与残暴,也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便只能选择逃生。

这些受中国传统忠孝思想熏陶的大臣,他们不轻易变节,因为他们知道历史将记载他们为“二臣”,但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寻找出路。在清朝那里,他们发现没有随意杀大臣的混乱,而且早年的投降者如范文程、李永芳都得到了重用,有甚至结成了亲戚关系。大清的手腕高于崇祯“杀杀杀”的暴政。

因此,被吓得惶恐的大臣们,都在寻找逃跑或弃暗投明的机会,以求生存。从孔有德到祖大寿,再到孙可望等120多名参将以上军官,都纷纷投降清朝,这些人有的被授予一品大员,有的被封王公等爵位,一直持续到清末,由后代承袭。

最后,我们可以认为,这些大臣选择叛变,是因为面对一个巨大的时代转折点,人心背向,最关键的是清浊与道义之间得失的问题所致。在那个时候,大权旁落,大势已去,没有什么像样的栋梁人物留在明朝了,而那些倒戈的人,却获得了一份相对安稳的地位和荣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