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1466—1560),明代杰出的哲学家与思想家。原名元明,别号甘泉,出生于广东增城一带。在弘治年间考取进士之职,并曾任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等高位官职,最终成为三部尚书的荣誉持有者。
在他的早年学习生活中,他曾师从陈咸章,这段经历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他还与王守仁这样的重要思想家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和辩论。这两位哲学家的不同观点最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湛若水提出了关于心性的见解:“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也”(《心性图说》)。通过这一观点,他区分了自己的“心学”与王守仁所倡导的心理实践之间的差异:“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无内外;阳明之所谓心者,指腔子里而为言者也,故以吾之说为外”(《答杨少默》)。
湛若水对王守仁主张“致良知”的理论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天理”、“人伦”,以及一切道德规范,都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务中得到体现,因此主张“随处体认天理”。同时,他也不支持那种先知识后行走的做法,而是坚信“知行并进”的原则。
他留下的著作包括《湛甘泉集》,这些作品详细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标签: 明朝几代 、 朱由校真的是昏君吗 、 孙若微真实人物 、 明朝一共有多少代帝王 、 朱棣晚年见到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