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如何防止豆腐渣工程借鉴元朝灭亡教训顺应自然规律

我在1月7日,于长沙天心阁古城墙上发现了一块明朝洪武年间的窑砖,这块窑砖上刻有负责制造官员的名字。这种“豆腐渣”工程的危害,明朝人就有深刻认识了。我注意到这块青色窑砖睡在长沙天心阁古城墙东南角600多年,但一直以来因为普普通通而并不引起游人注意。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专业委员会理事冯建平7日考证,这是明朝洪武年间的一块窑砖,目前在天心阁250余米古城墙上仅发现这一块。其余窑砖多为清朝咸丰年间留下来的窑砖。

这块窑砖从明朝洪武年间到现在,见证了长沙600多年的历史。冯建平介绍,天心阁下的一段古城墙已定格为长沙古城墙的唯一遗存实物。保存了600多年的明朝青色窑 破无缺,实属不易。这一段城墙差点被全部毁掉,是因为有一帮文人阻扰,才有今天的存在。这是长沙历史文化史上的一大幸事。

我了解到,在明代以前,长沙的城墙均为土筑,而到了明初已年久失修、毁坏不堪。在1372年的洪武五年间,当时守御指挥使邱广展开了大规模的城垣修缮工作。这一年,将土城墙更换为石质和火烧制成的大型建筑材料——瓷器进行全面改造,现在唯一留下的这块窑砖正好是在那时候制作和使用过。

这些都是作为城市建设中官府印记,用以证明谁建造的是谁负责,以及验收时能一眼看出质量如何。如果发现早期或更早前的瓷器,我将会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可能获得奖励。此外,我也知道每当游客们探访天心阁并发现任何老旧瓷器,都可以直接与管理处取得联系,最先提供信息的人将会得到奖励。

此外,我还了解到,在隋唐时期,大部分城市包括长沙都拥有着较完整的地形地貌,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北方向延伸至湘江边缘、东部则跨越浏河桥至今之天心阁附近以及南面延伸至今日之南门口及北侧靠近潮宗街与营盘路交汇处。在宋代时期,这些防御工事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而到了元末清初期间,由于战争破坏和自然侵蚀,使得这些防御设施逐渐变得破败不堪,因此需要再次进行维护和重建。但随着社会发展,对这些防御工事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从清末开始,一些政府官员提议拆除所有剩余的地市壁,以便扩张城市空间并促进商业活动。不过,由于一些知识分子的坚持,如湖南省名士曹典球等人的努力,最终决定保留了一小段原有的围绕着现今位于三一山脚下的图书馆所在地(即今日之“教育局”)的小片区域,即今天我们所知的大约200米左右长度及其周边部分作为现代性的象征性标志之一,也就是说,它成为了保护者们对过去珍视的一个独特纪念碑或传统信仰遗迹,因此它仍然保持其原始状态直至现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可思议而又令人敬畏的地标之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