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之战朱允炆擅自调离老将致全盘皆输元朝覆灭的关键在于兵权不稳失去了古今无匹的铁骑和精锐如同一件宝贵

我回忆起公元1399年那场动荡的“南北战争”,明朝的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发动叛乱,公开向建文帝开战。那时,我身处南方,建文帝手下已经无多少大将可用,而北方许多将领都归顺了朱棣。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建文帝朱允炆只好任命年已65岁的老将耿炳文为北伐主帅,率领30万大军(实际只有13万)北上讨伐朱棣。

我想起耿炳文这个人,他是明朝开国的大将,其名气虽然不如徐达、常遇春、胡大海、蓝玉等人,但也是战功赫赫,彪炳史册。他是安徽凤阳人,与朱元璋同乡,其父亲在长江战死后,他承续父亲职位,为朱元璋征战。耿炳文打仗的本领确实不错,在1357年攻取张士诚的地盘长兴时,就凭七千孤军与十万敌军相持一个多月,并在常遇春配合下击溃李伯升主力部队。

我认为当时派遣耿炳文北上讨伐朱棣应该是明智的,只有这样的百战名将才能胜任如此重大的任务。但老将军碰到了新情况。在进驻真定之后,他遭受了挫折,被迫调离老兵导致全盘皆输。前期失利可能暴露了他善于防守,不善于进攻的一个短板,这种缺陷导致更进一步的失利。当他的手下大将张宝被俘并被放回后,说要进攻真定,我担心他慌忙调动部队,将南岸部队调往北岸,以保真定,但结果又遭到奇袭,一度混乱至死伤惨重。

尽管如此,当他的部队收缩到真定城内,他们就变得坚不可摧。最终,即使三日攻击,也未能破坏这座坚固城池。我认为如果建文帝能够继续重用耿炳文,以制约燕王,那么战局或许不会像之后那样迅速败退。如果耿炳文没有去世,或许还有转机之机。但一旦他逝世,朝中就再也无大将可用。这次撤换极其关键,因为李景隆所带来的失败远超先前的挫折,最终导致白沟河惨败几乎全军覆灭。而且,当李景隆打开金陵城门投降的时候,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这一切发生了。如果能保持对能人的信任和支持,或许历史会有不同的走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