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学的辉煌成就,尤其是诗、词和散文,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欧阳修以其精湛的散文艺术,为宋朝散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作品深受后世赞赏。三苏中的苏洵,以雄奇劲简著称,而苏轼则以清新豪放并带有忧郁之情闻名于世,他在《赤壁赋》等作品中展现了自己的才华,被认为是不可撼动的人物。
他的弟弟苏辙则擅长议论而非叙事,其风格自然纯朴,少华丽辞藻。曾巩忠实追随欧阳修的风格,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而王安石以议论文著称,其风格雄健自然。但到了南渡之后,宋朝的散文开始衰落,不再能与北宋六家相比。
杨万里的诗歌以清新活泼著称,他常描绘天然风景;范成大的诗歌关心民生,秀婉雅致;陆游则以爱国之情著称,他对偶工整,被后人誉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尽管不及唐诗,但宋代诗歌在明清之后依旧保持着高水平,与此同时,《全宋诗》的编撰工作也将收录超过十六万首的作品。
同样地,欧阳修也是开创宋朝诗风的一位人物,并且他所著《六一诗话》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讲述古代汉语方言变化的小说。此外,还有王安石和黄庭坚,他们都各自开创了江西派和炼字煆句派。这之后又出现了“南宋四大家”,即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以及尤褒,他们也都是值得尊敬的人物。
词作为曲子词简称,也被称作长短句,是宋代文学的一个标志性体裁。在这个时期,有大量词人的出现,其中晏殊被视为初祖,其词充满婉约美丽。而柳永则在史上扮演了一角转折性的角色,使慢调成为流行,这极大丰富了词汇形式,并让它更加流行至广泛民众层面,即便是在井水边饮者,都能吟诵柳永的作品。最后,周邦彦被认为是格律派始祖,而李清照女词人也属于这一传统。在靖康之难后的艰难时期,更使豪放派成为主导,而辛弃疾尤为突出。此外,“说话”(评书)文化十分盛行,如《三国志平话》、《新编五代史平话》等故事通过口头传播,对后来的白话小说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