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考真题中的皮影戏探索其自然场景下的历史由来

1、优孟衣冠的启发

优孟,春秋时楚国人,以口齿灵利和幽默风趣闻名。楚庄王曾将他留在宫中讲故事、做滑稽表演,以取乐,并戏称他“俳优”。有一位大臣孙叔敖,对楚国建立有重大贡献,但他的儿子没有安排官职。临终前,孙叔敖担心儿子的未来,便嘱咐优孟后事,然后对儿子说,如果未来的生活困难,可以找优孟。

孙叔敖去世后,楚庄王果然忽视了他的儿子,使其衣食无着,流浪街头乞食。在这个时候,他想起父亲的话,便去找优孟。见状,优孟深感悲伤,便对他说:“回家等待吧。”第二天夜里,优孟穿上孙叔敖的衣冠模仿其声音,在暗影中说唱起来。声音惊动了楚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又出面观看,不禁思念起孙叔敖生前对楚国的功绩,对此深感动情。次日,当太阳初升时,刘邦便封了这位被遗忘的大臣之子为官。这一事件被收录于《史记·滑稽列传》中。

人们后来就把假装演事称作“伪装成真”的故事,即“.optimus habitus”,这是关于影子如何帮助假象完成表演的一种教化方法,也是关于演戏如何影响人的一个启示:即通过影子的力量让假象得以真实地展现出来。

2、张良设景诱敌

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彭城(今徐州)的战争中,一场激战持续多日未分胜负。当刘邦陷入绝境之际,他命令张良寻求解决之道。张良提出一个计策,即利用敌军轻信,以虚构的情景迷惑他们,从而悄然撤退。

第二天夜晚,张良在四门城墙上搭设布帘并燃烧熊熊大火。他将用马革制成的人偶贴在布帘上,让它们稳稳地站立手持兵器给人一种威武平静的样子。在深夜,将鼓声响起西北两门大开,同时城内喊杀声四起,而城外项羽部下的兵士们以为刘邦正从西北方向突围,因此调动兵力集中于东西两门进行阻击。不久,大批士兵冲入市区,却发现只有老百姓打鼓跳舞,没有一位逃跑的士兵。此刻,他们问老百姓何故如此热闹,被告知早已逃离,只是在娱乐。而当他们询问那些身披马革皮囊的人偶时,被告知这些只是用于娱乐用的形象模型。大约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意识到自己上了圈套,因为实际上所有士卒已经秘密从南北两个方向撤走了。这一智谋使得彭城老百姓赞颂张良的英明:通过设置景观,就能迷惑甚至欺骗敌方统帅,如同使用阴影来保护真正存在的事物一样,这也是一种教育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使用艺术来操纵现实世界中的行动和决策过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