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世纪的英国,除了那些公有地之外,每一块土地早已有了自己的主人,为什么还能出现重新圈占土地的情况呢?说起来确实很让人奇怪,但发生在英国却是必然的。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在欧洲西北角的地带,即佛兰得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在它附近的英国也被带动起来。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需求量逐渐增大,而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
英国本来是一个传统养羊的大国,这时除了满足国内需要而外,还要满足国外羊毛需求。这使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有钱的人开始投资养羊业。养羊需要大量土地,所以这些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农民赶走,他们甚至拆除农民家园,把可以养羊的地方圈占起来。一时间,在整个国家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草地,被赶出家园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流浪者。这就是著名的地主圈地运动。
当时,一位著名作家托马斯·莫尔在他的一本书《乌托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驯服且无欲,现在它们却变得贪婪和凶狠,以至于要吃掉人,它们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这个描述其实反映了当时许多人的感受。
圈地运动首先是在剥夺农民公共用地上展开。在那时候,不论是私人所有还是共有的森林、草原、沼泽或荒野,这些公共区域都没有固定的拥有者。一些富有的贵族利用其权力首先在这些地方扩大了他们的手头资金,并强行占据这些公共资源。当这些建设无法满足贵族日益增长的手头资金后,他们又采取各种手段,将那些世代租赁他们土地的人赶出了家园,有些情况下连整个村庄和周边地域都变成了牧场。
曾经有一群农民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领主进行的一个控诉书中写道:“这个权势滔天但又欺骗并暴力的约翰·波米尔,用他的权力抢走了我们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自古以来一直属于我们。他用围栏围起这些牧场作为自己的财产。”
后来,这个约翰·波米尔还强行夺取了我们的房屋、田地、家具及果园,有些房子就被烧毁,他派出的打手包围住他的屋子,如果有人不愿意,他就会率领打手包围住他的家庭气势汹汹凶猛破门毫不顾忌家庭成员号哭的声音。如果有人不同意,他会将他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不保全!
这种强制性的圈地行动导致原本以各种形式租用的每一片耕种过来的田埂,无论是否定期续租,也被贵族们强行控制。一时间,一切成为牧场主的是富裕贵族们互相攀比,使得他们拥有的牧场规模不断扩张。而对于从此失去家的数百万英格兰人民来说,他们只能选择离开故土寻求新的居所或者接受低薪工作生计。
尽管英格兰国王颁布了一系列法规试图限制这一现象,但最终结果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只是使得这一过程更加合法化,最终导致半数以上英格兰土地变成了牧场。为了安置那些因失去祖宅而流离失所的人口政府规定对任何流浪者必须找到工作否则遭罚款;第二次再次逃亡则判刑鞭挞;第三次逃亡则判处死刑。而对于任何告发流浪者的行为,都将获得奖励,为此还有很多事件记录下去了,其中包括许多惨案报告如多个人因为“偷窃”、“叛逆”等理由遭到了严厉惩罚,如割掉耳朵或即刻执行死刑等极端措施。
由于缺乏法律保护,当局更进一步通过立法限制游荡者,只需告发一个人便可以把孩子抓去做学徒或奴隶,然后再重复犯同样的罪状仍旧面临相同懲罰。
不过没过多久就在16-17世纪期间,大批这样的悲剧事件依旧发生,而且似乎大家都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因为这样的事情持续不断出现,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直到18世纪末期,当一切结束的时候已经过去好几个世纪,从15世纪70年代始至今,那段历史总共历经两百年左右。但遗憾的是,由于长期政策实施(尤其是在18世紀)最终使得農夫們從來沒有真正恢復過他們曾經擁有的權利與自由,這讓後來歷史學界對這段時期持續進行研究並分析,並試圖理解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以及它們對當時社會帶來的情況影響如何?
最后,该事件给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基础,同时也是推动工业革命进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那个时代,“为资本服务”的劳动人口增加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同时,那些聚集城镇中的工厂转型为现代工业生产线,是近代社会重要转折点之一。不过正如今天一样,那个时代也有很多关于环境问题的问题,比如过度放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恶化以及树木减少的问题等等,不过这不是这里讨论的话题范围内。但总体来说,从一个角度看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它改变了一整套社会结构,并且对后续几百年的全球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标签: 历史朝代顺序和时间表 、 宋朝著名历史事件 、 土木堡之战在哪里 、 哪个朝代灭亡最快 、 大清朝历代 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