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世纪的英国,除了那些公有地之外,每一块土地早已有了自己的主人,为什么还能出现重新圈占土地的情况呢?说起来确实很让人奇怪,但发生在英国却是必然的。在15世纪以前,英国的生产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纺织业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个不起眼的行业。随着新航路的发现,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在欧洲西北角佛兰得尔地区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在它附近的英国也被带动起来。毛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羊毛需求量逐渐增大,而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因此养羊业与农业相比,就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这时,一些有钱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
养羊需要大量的地产。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农民赶走,即使把他们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地方圈占起来。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草地。而被赶出家园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当时一位著名作家托马斯·莫尔在他的一本书《乌托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
圈地运动首先是从剥夺农民公共用地开始。在那时虽然土地早已分配给了各自拥有者,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野这些公共用地方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然后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当这些地方无法满足贵族日益扩大的羊群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农民赶出家园,或甚至整个村庄和附近土地都变成牧场。
曾经有一群农民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领主上诉书中写道:“这个权势人物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您的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片牧场和田地用篱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后来,他又强行夺取了我们的住宅、田地、家具果园。”
这种强行圈占导致许多失去住所的人口变成了流浪汉,有时候即便抵抗也不可能,被捕后遭受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这样的情况不断重演,不仅英格兰的大片耕种区域变为了高原而且,还导致了一系列严厉法律对待流浪者的措施,其中包括鞭打,并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则割掉半只耳朵;第三次则判死刑。此外,对于那些未能找到工作并成为游荡之人,将会卖为奴隶或接受终身劳役。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国王如亨利八世及伊丽莎白两代统治期间,不断处决大量流浪汉。而这一切最终促进了社会阶级结构深刻变化:失去了宅基地的地面居民转而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无产阶级,为工厂提供廉价劳动力。在18世纪末期,当法规进一步允许开垦更多私人财产的时候,这段历史终于告一段落,只留下千百年来的记忆:“人的命运由此受到践踏”。
标签: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 完整 、 明代史 、 明朝帝王年号顺序表 、 中国古代发展史顺序 、 明朝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