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告诉你,苟延残喘这个成语的故事,它源于古代的一段历史。苟延残喘意味着勉强维持生命,比喻临死前的挣扎。那么,这个成语是从哪一部作品中来的呢?
据说,有一个叫做东郭先生的人,他突然决定去北方的中山国找个官职。当时他骑着驴子在路上走,却不小心迷路了。他看到前面尘土飞扬,心里很害怕。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只狼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哀求东郭先生帮助它躲避追捕者赵简子的追杀。这只狼说:“如果您能让我暂时躲在您的书袋里,我就可以暂且苟延残喘。”东郭先生被wolf的话打动了,就把它藏进了书袋。
当赵简子远去后,狼又出来,说:“谢谢你救了我,但我现在饿极了,你这么好心,让我把你吃掉吧!”正要攻击东郭先生的时候,一名猎人赶到,用箭射死了那只狼。
从此以后,“苟延残喘”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了,它用来比喻人们勉强地维持生活。在这个成语中,“苟”就是勉强,“延”是拖延,“残喘”则指临死前的呼吸困难,就是勉强地活下去。
我们还可以这样解释“苟延残喘”,这是一个动宾短语,可以用作谓语或者定语,有贬义含义。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有人为了正义的事业而勇敢牺牲,我们可以说他们宁愿燃烧自己,而不愿意像这样勉强生存。
鲁迅有一句话也提到了“苟延残喘”,他写道:“在这种明诛暗杀之下,只有那些能够勉强维持生存并与读者相见的人,那么他们的文章又怎么能不是奴隶文呢?”
近似的词汇还有“苟且偷生”、“全性命”的意思,是和“苟延残息”的意思相近。而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宁可死也不屈服,那就是坚韧不拔,不会选择像那样拖泥带水地活下去。
最后,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出现过多次,比如宋代陈亮的一封信里写道:“自七八月以来,我病得快要没命了,现在却幸运地还能保持一点气力,虽然身体已经虚弱得几乎什么都感受不到。”
所以,从这些故事和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苟延残喘”的深层含义,以及它如何被用来形容人们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仍然努力生存的情景。
标签: 明朝最有骨气的朝代 、 完整的历史朝代简介 、 明朝最厉害的人物排行榜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简图 、 大明王朝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