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歌诵读托马斯阿奎那如同古代智者倾听着时代的呼唤

在13世纪中叶,巴黎大学里,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以其沉默和温顺而被人称为“哑牛”。然而,这个“哑牛”其实才华横溢,他的才能很快就被一些知名学者所赏识。阿尔伯特甚至预言,“哑牛”的声音将会传遍世间。果然,这位年轻人后来成为了中世纪最著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在蒙特卡西诺修道院接受了9年的初等教育,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修道院长,但当他14岁时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时,他接触到了大量科学与哲学著作。在5年之后,他加入了天主教组织“多明我教团”,这是他的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

1245年,托马斯前往巴黎,在亚里士多德主义者的阿尔伯特门下学习。他在巴黎大学教授神学,10年时间专心于教学和写作,并被罗马教廷任命为神学顾问与讲师。在他去世前3年,巴黎各位神学大师谴责了219条命题,其中包括12条是托马斯提出的观点。这是对中世纪最严厉的谴责之一。

尽管如此,托马斯并未害怕这些新思想。他和老师阿尔伯特一起研究亚里士多德作品,将其中的一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阉割掉,而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进行全面系统地发挥,并将其融入到天主教官方哲学体系之中。

他的理论全部都是为了服务于天主教信仰。他坚持认为哲学必须为神學服务,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上帝存在这一最高信仰。通过创造物认识上帝,以及利用亚里士多德哲理中的目的论推论出万物创造者的存在。

他还使用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与质料的理论,为世界有时间开端、由四种元素构成、按等级结构排列以及追求三位一体上的宇宙概念提供支持。此外,还探讨了个别事物与一般事物之间关系的问题,即存在于每件具体事物中的某种普遍性,是寄居或隐藏在这些特殊实体之中的,不是该实体固有的品质,因此可以忽略深入研究事物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从而阻碍了科学发展。

同时,托马斯也强调了教会权力的至高无上,对君主制表示支持,将国家统治权力归属给君王,并认为没有统治者指导民众社会就会崩溃。更重要的是,他宣扬灵魂不死的大话,大力鼓励人们追求来世幸福,而不是尘寰生活中的幸福,因为只有来世才能真正实现灵魂得救。这导致了一系列极端行为,如异端审判,最终导致异己被活活烧死或消除从这个世界上。

由于他的全面的宗教唯心主义体系迅速占据西欧中古思想领域的地位,被誉为光荣的“天使博士”。1323年起,被尊称为圣徒;1567年又获得“教义师”称号;1879年更被正式认定其思想是至今唯一真实的基督宗教学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