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将就木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呢?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成语的由来和它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行将就木,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正如重耳在流离失所时对季隗说的那样:“你等我二十五年,那时我如果还不回来,你就改嫁吧!”季隗以泪洗面,坚持等待重耳的归来。然而,这段漫长而艰辛的逃亡之路,最终还是让重耳不得不离开了她。
这则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骊姬为了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不惜陷害晋献公的大儿子申生和另外两个兄弟,即重耳和夷吾。申生的死,让重耳和夷吾不得不逃离家乡。在外奔波多年,直到晋惠公继位后,他担心重耳会回来争夺王位,便派人刺杀他。重耳再次被迫流亡,在狄国生活十二年后,他最终回到晋国,并成为了一代霸主——晋文公。
“行将就木”一词,其实并非直接来自于这段历史,而是人们用来形容人的寿命已经接近尽头,与棺材相似。这也反映出人们对于死亡的一种无奈接受,以及对于生命有限性的感慨。
标签: 历史朝代年限 、 正史里的孙若微结局 、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图表 、 关于南宋的资料 、 中国最杰出的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