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资料网站上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行将就木的典故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它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行将就木”的故事:

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子,他因为他的父亲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而被迫逃离家乡。在外流浪多年,重耳带着忠心耿耿的臣子,在狄国生活了十二年。他在那期间有了两个孩子,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再次逃亡,因为他害怕自己的弟弟夷吾回国后会对他产生威胁。

临别前,重耳向他的妻子告别,说如果自己没有在二十五年后回来,她可以改嫁。但他的妻子坚持要等待她的丈夫,无论她到了五十岁都还想等待。她的话深深打动了重耳,最终他回到晋国,并成为了一代霸主——晋文公。

“行将就木”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即将去世,就像树木快要枯死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它常常用来比喻人的生命即将结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