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北京东城的一家网红咖啡馆里围坐着笔记本电脑,讨论着快速射电暴的高时间分辨率探测。这个由李菂率领的科研团队,是如何成为“大国重器”中国天眼(FAST)的精英成员呢?
FAST作为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从2020年1月11日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一直在宇宙空间中探索未知。2023年1月12日,“中国天眼FAST取得系列重要进展”荣获了“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榜首位置。
李菂坦言:“我们的研究目前‘毫无实际用处’,对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任何直接的影响。”然而,作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的FAST相较于排名世界第二的望远镜,其灵敏度是其2.5倍以上,巡天速度是其10倍以上。
FAST不仅具备超强“发现力”,还能验证很多科学规律。在引力理论、星系演化、恒星、行星乃至物质和生命起源等方面,都具备突破性的科研潜力。这让李菂团队成为世界上望得最远的“科学天团”。
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重大科学成果后,即便面临压力、挫折和迷茫,但好奇心驱动了他们继续前行。李菂认为:“从事前沿探索的人们聪明程度其实都差不多,只要专注和勤奋,就能取得突破性成果。”
为了调动大家好奇心,他们常去咖啡馆进行头脑风暴。一位90后团队成员牛晨辉说:“工作起来太拼了,以至于我们也不好意思‘摸鱼’。”这样的氛围促使大家回去赶紧查资料、读文章,并可能开启新的研究方向。
在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天眼观苍穹”互动展项前始终排长队。参观者通过耳机聆听来自宇宙深处脉冲星的声音,如潺潺雨声或汽船鸣笛,这些声音都是经过技术处理后的真实数据。
对于这一切,李菂说:“点燃更多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心,是一线研究者的莫大快乐。”他指出,在人类知识边界上的拓展,就是不断追求更高水平的人类智慧表现。而这正是他所领导的小组所致力的目标:将极为专业晦涩的事业做得生动有趣又深入浅出,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些复杂过程背后的美丽与神秘。
标签: 明土木堡之变真相死亡多少 、 宋朝朝代表 、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多少年 、 中国明朝 时间表 、 南宋十大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