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虽尽力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但皇帝对他们的信任始终有限,因为他们并非亲人;而宗室间的争斗更是频繁不已。唯有宦官深得皇帝的信赖,这源于宦官群体的特殊性,确保了他们只可能忠诚于皇帝。
宦官之所以不会威胁到皇权,是因为皇权强盛时,他们也能保持自己的力量,而不会自食其果。因此,无论唐朝宦官专权如何严重,皇帝依旧对宦官抱以厚望。而朝臣、宗室及外戚的种种行为,为宦官掌握大权提供了肥沃土壤。
唐朝晚期出现了多次“南衙北司之争”,在这场斗争中,宦官凭借军力的支持和皇帝的青睐,不断发起二王八司马事件和甘露之变等行动,使得南衙势力受到重大削弱。在后来的岁月里,即便是立储大事,也需仰仗宦官的一言九鼎。
因此,外戚绝非可靠的人选,只能作为平衡宫廷政治的一个工具。若无外戚,则宫廷内只能依赖于宦官,正是由于这种信任关系,使得宦 官势力日益膨胀。
历经二十四位君主,其中嫡长子继位者寥寥可数,大多数君主都通过武力夺取了统治地位,这给予唐朝带来了动荡与不安。而长久居于内庭的大臣,如同手握命运链条者,对宫廷一举一动皆如指挥棒一般熟知,每一次往来导引,每一次开关宫门,都让这些身处关键位置的人物变得不可或缺。如果再有一方依赖新君,那么在乱局中对这些人物的依赖将会进一步加深。
曾侍奉过六位天子的巨擘——仇士良,他以专权达两十余年之久,其在位期间尽管遭受不少批评,但最终还是难以被除去。这一切,都归功于他那独特的手腕,让每一位君主都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这是他的“固宠术”。他所展现出的高明技巧,就是要让那些拥有最高决策权的人们忙碌于声色犬马,从而忘却政务上的忧虑,而享受生活中的快乐。他知道,无论是国家的大事还是个人的小欢愉,对那些掌控国柄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事项,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被称为“应时而生的雨后蔓草”的危害,就像火焰一样无法彻底熄灭,又如春风般轻柔地生根发芽,不断滋养着一种看似无法克服的问题。
标签: 清朝真的无昏君吗 、 历史学家为什么怀疑雍正篡位 、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顺序 、 中国历史简要叙述 、 明朝历代 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