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的帝国:解析辽金朝被排除出《资治通鉴》的原因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辽金两代曾经是北方强大的政权,它们各自建立了繁荣的文化和经济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这两个朝代在正史中的地位却显得格外微小,他们并未被包括在宋、元、明三大正史——《资治通鉴》、《史记》、《汉书》中。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索一下辽金为什么不列入正史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辽金两代的政治背景。在11世纪末,契丹族建立了辽国,并且迅速扩张到整个东北地区和西部部分地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国内部出现分裂和动荡,最终导致了其衰败。在13世纪初期,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金朝继承了辽国的一部分领土,并进一步统一了华北地区。
尽管如此,在当时社会上存在一种普遍观点,即只有汉人政权才是真正合法合理的地主阶级,而非汉化程度较低或完全不同民族构成的政权。这就是为什么宋朝虽然实力相对削弱,但因为它是“中华”文明传统上的延续者而被认为更适合作为正史记录对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辽和金都曾经成为中国北方乃至全境的大力军,其历史地位同样重要,但由于它们不是由汉人所建,因此没有得到像样的记载。
此外,《资治通鉴》的编撰也是一种政治选择。司马光等南宋宰相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不仅要通过文献修订来树立自己的忠诚于国家的情操,还要通过选取材料的手段来彰显自己对抗敌人的决心。因此,他们选择留下那些能体现南宋奋起抵抗、民族复兴精神的事迹,而对于其他地方政府来说则持有审慎态度,即使是在最鼎盛时期,也没有将这些异族政权纳入正史之内。
总结来说,“辽金为什么不列入正史”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包括历史观念、政治目的以及编纂者的选择性录取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一个历史现象。而这又反映出了一种长久以来根植于人们思想中的歧视性偏见,那些看似客观无私的人类活动往往受到前提条件(即身份认同)所限制。
标签: 中国最强盛的王朝 、 明朝真实的奇案 、 哪个朝代差点灭了日本 、 中国落后全怪清朝吗 、 明朝开国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