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若兰的太极拳:融合中国医学之精髓,反复探究养生长寿学。太极拳,不仅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结晶,也是对古代导引吐纳术和技击之术的演化成果。它通过系统整理,由武当山张三丰祖师流传至今,被全球人民广泛接受为一种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
近代太极名宿吴图南曾说:“生命在于运动”,他的运动就是练习太极拳。他坚持每日锻炼,直至105岁仙逝。而他夫人刘桂贞同样坚持练习,享年104岁,他们的实践证明了通过太极拳可达到健康长寿。
创造者和发展者们中,有许多道士和养生家,他们深通医理易经,将其融入修炼过程中。而且,太极与中医基础理论又与易经基本思想密切相关,因此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未来我们将探讨二者的阴阳五行、气血脏象等方面,以及疾病防治方法。
阴阳五行
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古人认为阴阳变化是宇宙基本规律。中医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太极拳家讲:阴阳分、天地判、始成太極。这表明中医与太极论法对于揭示宇宙规律上看法一致。
气血关系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是构体基石,是脏腑活动物质基础。气血调畅关键所在。在练习时,要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使气血运行平稳,从而使手暖无需戴手套,这说明练习能促进气血运行。
脏腑经络
两者都强调调整内外环境,对脏腑功能进行保健防病。在心主血脉、神志的情况下,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情志状态,以稳定五脏六腑正常活动。此外,还有肾藏精主水,其功能失调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而通过导引吐纳修练,可补给元阴元阳,对肾系病人也有良好作用。此外,还有肺司呼吸朝百脉,其宣肃功能失调会导致咳嗽多痰,而通过自然呼吸训练,可增大肺活量,加大毛孔通気量,有利于宣肃及卫外功能减弱的问题解决。
情志调节
情志变化异常能导致气机不顺,因此必须清心安神,如《素问》所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此外,还需要注意情绪管理,如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等,以维护身体健康。
标签: 明朝16位帝王列表简介 、 中国最牛 排名 、 为什么有人洗白魏忠贤 、 朱高炽不死朱瞻基必定被废 、 万历是明朝第几代